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慕良杂纂

慕良杂纂

四卷。清庄有可(1744-1822)撰。庄有可亦名献可,字大久江苏武进人。诸生。博通诸经传。于《春秋》功力尤深。自言读至二千余遍,能于字数得定岁差法。著有《春秋注解》、《春秋字数义》、《周易集说》等六十二部。此书系作者大量引经据典,以充份的论据阐述自己的义理思想。正如序文所云:“先生恪守庭训,而所进辄过所迨长,益取诸经传,精研义理,参考礼制,句栉字比,求其异同损益之故,使如轨辙之合。浩然无滞于心,然后核诸儒之书,正其是非,而自为之说。”此书内容:卷一,论《春秋》是群书之首,不可不读,要细读,反复读;作者曾读《春秋》二千余遍,深得《春秋》之义理。卷二,以正月初七日为人日开始,以五行观点解释人类社会,论述古史,一字一句借史阐发义理。卷三,以《周官》之鼎有十二物谈起,涉入与义礼有关之“祭祀”、“服饰”、“车驾”以及“殇”之含义。卷四,内容纷杂,谈及诗歌、《诗经》中之“关关雎鸠”、《说文》中某某字等。此书传世者有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商务印书馆铅印本。

四卷。清庄有可(1744-1822)撰。有可又名献可,字大名,江苏武进(今武进县)人,经学家。诸生,曾客居京城十年,授校中秘书。与张惠言、恽敬、左辅等友善,左辅为其作传,现存集中。有可博通群经,而专攻《春秋》,自称曾读二千余遍,而后诠解、注释。所著说经之书,约有七十种,《春秋》独占三十种。勤学力行,老而弥笃。精研传、疏,曾合集诸儒之书以正其是非,而自作解说,在《易》、《书》、《诗》、《礼》、《春秋》方面都有著述,多达四百余卷。除本书外,重要的还有:《周官指掌》、《春秋注解》、《春秋字数义》、《周易集说》、《毛诗说》、《周官集说》、《礼记集说》等。本书考证群经,多独创见解。尤其新颖的是,认为《诗·风》首篇的题名,不称“雎鸠”,而叫“关雎”,这是因为“关关”是古字,本作“”,“”意犹“两两”,“”字象鸟形,不是鸟鸣声。又“卫徙河南”,认为经传并无明文记载,《左传·闵二年》:“宋桓公以兵逆诸河,宵济”,传意说的是宋师渡河而北,并未说卫国民众渡河而南。因此“漕”、“虚”、“楚邱”,都是卫地,均在河北。证之《春秋》,宋襄公从即位到死,都在卫城楚邱之后,迁帝邱之前,而卫诗有《河广》篇,那么卫未曾渡河可证。认为“鸟鼠同穴”,只是见两山相接,一座象鸟,一座象鼠,并有水源于其中,便以象形而命名。又认为桐柏山,本来当作“同白”,“白”是古“伯”字,“长”的意思,前此本名涂山,大禹治水,会合诸侯,于是改名叫“同白”,读者妄加木旁,并因此称为“桐柏山”,于是把涂山移到现今的定远。认为“厥初生民,时维姜嫄”,《周官》以享先妣,称为追享,那么就是始祖之母,本是无夫而生子。如果始祖还有父亲,那就追不胜追了,无法断定谁为始祖。有可说《春秋》,尤多奇解。如“公伐齐纳子纠”条认为,“子”是未为君时的称呼,“纠”既然书为“子”,当是襄公之子。其时襄公被弑,诸臣想立长君,因此违背与鲁国的盟约而立小白。小白未奉王命,而又弑纠,乃是乱贼,并不仅仅是争权篡位。认为三代置闰一定在十二月之末,这就是《传》所说的“归余于终”。《汉高祖纪》“后九月”,颜监注道:“据《汉书·表》及《史记》,汉末改秦历之前,屡书‘后九月’,则知秦历至汉初,应置闰者。”都安排在岁末,这是还继承了三代的“归余于终”的方法。其论《春秋》之义,尤其完备。但其传上所说“于字数得定岁差法”,却未见其说。书中因求深而有所失误的地方也为数不少。如认为西王母指房后,二南指终南山,即是。书中历诋古文《尚书》、《诗小序》、《周官》、《丧服传》、《尔雅》,对同时好友张惠言的《虞氏易》,也以“拘滞”概之。本书颇开后来疑经风气之先。其自称学者治经,不妨各抒己见,为本书要旨。本书民国十九年由商务印书馆代印,同时还印有《慕良杂著》三卷,第一、二卷考辨论解也多说经之作,第三卷二十二篇是其各种遗书之序,读之可知著者大略。另有活字印本。

猜你喜欢

  • 国朝经学名儒记

    一卷。清张星鉴(生卒年不详)撰。星鉴字纬余,别字问月,江苏昆山人。生平笃好说经之书。该书收清朝著名学者,据本传及各书序,详其居里及撰述之目。立身行事,略而不详,无关经学的撰述不收。以汉学为宗,讲求宋学

  • 静园丛书

    十种,十九卷。清沈光莹编。沈光莹,字听笙,浙江海盐人,生平事迹不详。书前有褚德彝序称沈光莹“辛亥以后,辟世海滨,慨古籍之就湮,愤异学之蜂起,用是掇拾珍秘,汇辑丛残,自宋迄今得十种,命之曰《静园丛书》或

  • 字学正本

    五卷。清李京(生卒年不详)撰。李京字元伯,高阳(今属河北)人。是书以小篆为本,正偏旁之不正者,故名“正本”。其所辨正者,多得之于周伯琦《六书正讹》和张有《复古编》。如《复古编》“崇”字下注云:“别作‘

  • 扁鹊心书

    三卷。宋窦材(生卒年不详)撰。窦材,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一说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曾官武翼郎。此书托名扁鹊所传。作者认为草木之药,仅可治小病,故张仲景以下方剂皆不足恃。而灸法才能治大病。用药

  • 医经正本书

    一卷。宋程迥(已著录)撰。作者博通经史,著述甚多,此书系有感于邪说误人,为正世俗愚见而作。全书十四篇,首论唐、宋两朝医政,然后依次为论伤寒温病热病无传染之理;论五运六气感伤总名曰时气,亦无传染;论四时

  • 双美奇缘

    见《玉娇梨》。

  • 石首县志

    ①七卷,清张坦修,成师吕纂。张坦,字平侯,号岘山,云南石屏州人,雍正四年(1726)进士,官石首知县。石首县始于晋,因境内多山石,名石首山,故名县。元明以前旧志无考。县志创修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

  • 德阳县续志

    四十五卷,清吴经世修,吴闻世、廖家驿纂。吴经世,钱塘(今杭州)人,曾任德阳县知县。吴闻世,钱塘(今杭州)人,经世兄。廖家驿,邑人,解元。兹编为续乾隆阚志而作。《德阳县续志》嘉庆二十年(1815)刻本,

  • 子渊诗集

    六卷。元张仲深撰。集散见于《永乐大典》中,未署名。《文渊阁书目》载其集,亦不著撰者姓氏。据考为张仲深撰。仲深字子渊。生卒年不详。庆元(今属浙江)人。集久不传。《四库全书》本自《永乐大典》辑出。分体缀辑

  • 别本袁海叟诗集

    四卷。明袁凯撰。袁凯,字景文,自号海叟,华亭(上海松江)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三年(1370),以布衣召任御史,后托疾辞官,洪武二十九年,起任华亭县学训导。著有《海叟集》。是集为明正统元年(1506)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