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选李注义疏

文选李注义疏

八卷。近人高步瀛(1872-1940)撰。高步瀛字阆仙,河北霸县人。清末举人。1901年任畿辅大学堂教习,保定优级师范学堂教习。赴日留学,归国后任图书局编纂,补学部主事。民国后历任教育部金事、编审处主任、社会教育司司长。嗣后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等。1937年日寇占领北平后坚不任职。博通经史,尤精考据,至声韵训诂、典章制度之学均极辉煌,被誉为一代大师。巨著《古文辞类纂笺证》及《文选李注义疏》最为人称道。前者就《古文辞类纂》涉及之名物制度、学术、政治、地理、职官、文字、音训等详加考证,穷源竟委,贯串古今,有较高学术价值。《文选》之注颇多,有“五臣注”等,但均不及唐李善注之精善。撰者搜集诸家关于《文选》之著作,择其善者抄录书眉,注《古文辞类纂》所著诸篇互见《文选》颇多。在北平大学教授《文选》时有讲义之作,并损益之以付剞劂。知其集文选学大成者为李善。盖以毕生之力改至三四乃成定本。本书正文分八卷。正文前有《文选·序》和《文选注表》。此编为人称道之处在于穷毕生之精力,钻研文选之学,采众家之长,拨乱反正。正如撰者自云:《文选》之注,一厄于五臣之代篡,再厄于冯光震之攻摘,三厄于六臣本之羼乱,四厄于尤袤诸本之改窜。使其皆已失真,而缀学之士,虽力为爬梳终不能复其本元。故本书之价值在于正本清源。有民国十八年(1929)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字本,有中华书局1985版。

猜你喜欢

  • 相山集

    三十卷。宋王之道(1093-1169)撰。王之道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庐州濡须(今安徽合肥)人。宣和六年(1124)与兄王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调历阳丞,绍兴初,通判滁州,因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

  • 经说丛抄

    四卷。清谢庭兰撰。谢庭兰,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有《古文尚书辨》刊行,前文已有著录。是书首有庭兰自序,末有缪之熔跋。最初,庭兰著《读尚书隅见》、《读毛诗隅见》、《读四书隅见》三书,以卷数繁多,无力刊行

  • 何氏学

    二卷。何治运(1775-1821)撰。治运字郊海,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清学者。乾隆丙子(一说嘉庆丁卯)举人,大挑教谕。平生洽闻强识,嗜笃汉学。阮元督粤时,曾聘他纂修《广东通志》。后游浙中,巡抚陈若

  • 广雅疏证拾遗

    二卷。清王士濂撰。士濂字堂溪,江苏高邮县人。士濂于《广雅疏证》原注未详或未训者,复博采群书,拾遗补阙,为之训释。多采全袒望、杭世骏、钱大昕、戴震、余萧客、段玉裁、钱绎、洪颐煊、郝懿行、朱骏声、邹汉勋、

  • 戒庵诗存

    一卷。清邵远平(约公元1676年前后在世)撰。邵远平,初名吴远,字戒三,一作字吕璜,号戒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三年(公元1664)进士,官光禄寺少卿,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由佟

  • 钵山堂诗集

    十九卷。清陈阿平(约1672年前后在世)撰。陈阿平,字献吉,广东东莞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年间诸生,与梁佩兰同时。工诗。此集由梁佩兰作序。其中古体诗虽诗风劲直但缺少锤炼,而五言律诗如“东风归故园,孤烛对

  • 半塘丙丁戊稿

    三卷。清王鹏运(1849-1904)撰。鹏运字佑遐、幼霞,自号半塘老人,晚号鹜翁。广西临桂(今桂林)人。清末诗人。同治举人,官至礼部给事中。居任敢于言事。其词风“导源碧山,后历稼轩、梦窗,以还清真之浑

  • 道山新闻

    见《道山清话》。

  • 庙学典礼

    六卷。作者佚名。辑录了元太宗九年(1237)至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间的庙学大事,如儒户免差、戊戌科试、学校管职、制定儒籍、岁贡儒人、学田钱粮等。此外,还记载了元代路、府、州县学和书院的事宜。因所

  • 三仓

    一卷。《三仓》亦作《三苍》。汉初,有人将当时流传的字书,秦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毋敬《博学篇》合为一书,统称《仓颉篇》,又称《三仓》。魏晋时,又以《仓颉篇》(包括《爰历》、《博学》在内)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