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新列国志

新列国志

一百零八回。明冯梦龙(详见《古今小说》)编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述自西周宣王至秦统一的历史故事。书在余邵鱼《春秋列国志传》基础上创作而成,但变动很大。余氏所作只有二十八万字,冯氏扩充至七十余万字;余氏所录的大段商周故事亦被舍弃,而只从厉王失政、宣王闻亡国童谣、幽王烽火戏诸侯等情节的简略介绍引出平王东迁,王室衰微,而主要内容是演述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杀伐和列国纷争。冯氏又删去了余氏原书一些“率意杜撰”不合史实的情节如“秦哀公临潼斗宝”等,依据史传增补了一些原书疏漏的史事。作者凭籍史实,对那些腐败残暴和骄奢淫佚的统治者,如周幽王、齐襄公、晋灵公、陈灵公、宋康王、楚灵王等,进行无情的揭露和鞭挞,对那些促进社会发展的开明君主,如齐桓公任用管仲“修理国政,立纲陈纪”,称霸诸侯;秦孝公用商鞅而变法图强,都予以肯定和颂扬。同时,对战乱中深受兵燹之灾的人民也寄予了一定同情。该书历史时间跨度大,事件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但作者合理安排全书结构,重大事件叙述条理清晰,没有轻重失衡,且不乏精彩描写。人物塑造方面,也进行了成功的集中概括,塑造了不少鲜明生动的历史人物形象。可观道人在该书序中所云“敷演不无增添,形容不无润色”,评价是比较恰当的。总的来看,该书是比较成功的一部历史小说。清乾隆时,蔡元放把《新列国志》略作删改润色,加了一些夹注评语,易名《东周列国志》,二百多年来流行于世。其实确切地说,《东周列国志》只是冯氏《新列国志》的一个评点本,蔡作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冯作。该书最早版本是明末金阊叶敬池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国内北京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亦藏有与日本藏本版式相同的明末刻本。另有明末赠言堂刊本,德聚堂坊刻本,以及清康熙间覆刻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叶敬池刊本标点校正出版。

猜你喜欢

  • 育斋先生诗集

    十七卷。明高縠撰。生卒年未详。高縠,字克用,江苏兴化人。永乐十三年(1415)进士。选庶吉士,授中书舍人。仁宗践阼,改春坊司直郎,寻迁翰林侍讲,正统中进侍讲学士,擢工部侍郎,入内阁,知制馆。景泰初,进

  • 千山诗集

    二十卷。明释函可(1610-1695)撰著。函可禅师,字祖心,号剩人,俗名韩宗。广东博罗人。明末诸生,明礼部尚书韩日缵长子,弱冠名闻海内,29岁出家为僧,35岁到南京请藏经,逢清兵渡江,弘光朝灭亡,函

  • 易经一谈

    无卷数。清王俶撰。王俶字善思,彭山人。其书大旨以程《传》与《本义》互相发明,不容偏废。坊本依照费、王之次序,已错乱经文。又只载有《本义》而不及《程氏易传》,注不全而解更加艰难,因此遵从朱子十二篇旧有次

  • 平定州志

    十卷,图一卷。清金明源修,窦忻、张佩芳纂。金明源,浙江绍兴县人,出身监生,乾隆五十一年(1786)由宿州升任平定直隶州知州。其志创自明州人延论,自升为直隶州后,共有两修,一在乾隆十四年;一在乾隆三十四

  • 四游记

    不知编者何人。小说合集,汇编明代四种神魔小说,所叙都是佛道两教神怪故事。成书时间有先后,语言风格也不统一。《东游记》一名《上洞八仙传》,又名《八仙出处东游记》,两卷五十六回。署名“兰江吴元泰”,作者生

  • 字统

    一卷。北魏杨承统(其生平不详)撰。《隋书·经籍志》载杨氏《字统》二十一卷,《唐书·艺文志》则谓二十卷,可见唐代已有亡佚。清代黄奭《汉学堂丛书》、任大椿《小学钩沉》、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顾震福《小

  • 藏修堂丛书

    六集,三十九种,二百十七卷。清刘晚荣(详见《述古丛钞》)编。刘晚荣藏书颇丰,《藏修堂丛书》搜辑古今著述,按四部排列,成六集,书前有刘晚荣自序曰“余购书数十年,见有目所罕见,与夫刻校精审者,必秘之箧衍。

  • 周礼会通

    六卷。清胡翘元撰。翘元系江西乐平县(今属江西)人,乾隆辛巳(1761)进士,官至山东学政。事迹具《江西通志》本传。书凡六卷,天、地、春、夏、秋五官及《考工记》各为一卷。每卷之前,均有总论,对叙官次第发

  • 救事教益

    一卷。英国人李提摩太(1845-1919)撰。清光绪年间,李鸿章掌权,李提摩太进谒,论及民教不安事。李鸿章问教会究竟有何益于世。李提摩太乃择各国国计民生之大事,以及教之本末异同,摄取大旨,汇成是编,题

  • 校定皇象本急就章

    一卷。清钮树玉(1760-1827)撰。树玉字蓝田,号匪石山人,江苏吴县人。其生平著述,详见《说文新附考》。嘉庆十六年(1811)树玉发现元赵孟頫的正楷写本和明仲温的摹宋石本,皆出于皇象本,以之参校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