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通

易通

①六卷。宋赵以夫撰。赵以夫,《宋史》无传。《经义考》引《闽书》云:以夫字用父,居长乐(福建今县)。嘉定(1208-1224)中正奏名,历知邵武军。端平(1234-1236)中,以朝请知漳州。嘉熙(原作嘉定疑误)中为枢密副使,承旨辞同知要枢密院事。淳祐(1241-1253)初罢,寻加资政殿学士。此书前《自序》未称,丙午之夏书成,名之曰《易通》。不敢自秘,将以进于上,庶几仰裨圣学缉熙之万一云。知其书成于淳祐六年(丙午,1246年),欲以此进呈。赵汝腾《庸斋集》中有“缴赵以夫不当为史馆修撰奏札”云,郑清以进史属之以夫,四海传笑,谓其进《易》尚且代笔,而可进史乎?其后闻为史馆长,人又笑曰:是昔代笔进《易》之以夫也。又何乔远《闽书》载,以夫作《易通》,莆田黄绩相与上下其论,以夫谓绩为益友云云,故人疑此书为黄绩代笔,不为无因。考其书大旨,“在以不易、变易二义,明人事动静”(《四库提要》)。故书中论曰,奇偶七八也,交重九六也。卦画七八,不易也。爻画九六,变易也。卦虽不易,而中有变易,是谓之亨。爻虽变易而中有不易,是谓之贞。书中又好言卦象、卦气、互体、纳甲诸事,与宋儒之言《易》殊不同,当属“汉易”一流。纂修官姚鼐崇宋学,谓此书仅识其小者,可备一说而已,于大体则无可观。而总纂官为朴学家,尊崇汉易,故《提要》中评曰:“于圣人作《易》之旨,可谓深切著明。”(参廖名春等著《周易研究史》)贬褒之间,汉宋异趣则可见也。《经义考》著录十卷,注曰“《聚乐堂目》六卷”。胡一桂云《易通》六卷,《或问》、《类例》、《图象》四卷。朱氏云十卷本,盖包括《或问》等四卷在内。此书除四库著录本外,尚见于《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民国二十三至二十四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文渊本景印)。② 一卷。明方时化撰。这是方氏《易》学的第六种书。该书多取《通书》和《正蒙》之言来发明《易》理。《通书》又名《易通》,《正蒙》也是诠解造化阴阳之妙的,其理本来互相贯通;但一经方时化发挥,儒言就混杂在佛家异学之中了,因为方氏的宗旨在佛,难免与儒学貌同而心异。《四库全书总目》据江苏周厚堉藏本著录存目。有明刊《方氏易学》本。③ 一卷。清张九镡撰。九镡字蓉湖,湖南湘潭人,乾隆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此书合《周子易通》与《太极篇》为一书,凡一卷。始言太极阴阳,未论阴阳太极。毕沅为九镡志墓,称其平生留心正学,好攻击朱子,每多辨正。其旨趣由是可知。南宋诸本,或以首篇为图说而别之,或以图书为书之卒章而附著之。注释愈烦,辩论愈杂。故述编次之意,曰太极凡一章,性道凡十一章,教学凡十二章,治法凡十一章,精蕴凡六章,皆有章数无章名,一依系辞中庸之例。书仅十简。今存《笙雅堂集》本。④ 六卷。清洪其绅撰。其绅字敬书,一字敬山,贵州玉屏人,乾隆进士,官至杭州知府。其《易通》包括《生卦图说》一卷、《卦对演述》四卷、《述卦詹言》一卷。作者以为说易诸家于卦变一宗某卦自某卦来,其说不一,一人之书对于一卦之来源亦多歧出,因取其对举互勘,为图以明之,而卦变一目了然。今存清代刻本。

猜你喜欢

  • 彭城集

    四十卷。宋刘攽(1023-1089)撰。刘攽,字贡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县)人,刘敞之弟。庆历六年(1047)与兄同登进士第,为州县官二十年,迁国子监直讲。熙宁中,判尚书考功、同知太常礼院。

  • 陋巷志

    八卷。明吕兆祥撰。吕兆祥,明末人,详见《宗圣志》条。《陋巷志》记录有关颜回的事迹,取颜回所居陋巷而名。陋巷相传在曲阜孔庙东北,旧无记载,至明正德年间(1506-1521)陈镐始为作志,万历年间(157

  • 永嘉诗人祠堂丛刻

    十三种,三十卷。冒广生(1873-1959)编。冒广生字鹤亭,号疚斋,江苏如皋人,光绪年间举人,曾任刑部郎中、农工商部郎中。辛亥革命后,曾任上海太炎文学院教授等。建国后,任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特约顾问。

  • 岭南二纪

    二卷。清茅兆儒(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茅兆儒,号雪鸿,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处及生平皆不详。茅兆儒好游历,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由钱塘至广州,途中行六十二日,所经历的事物,每一件则加一题以

  • 礼记刘氏音

    一卷。晋刘昌宗(详见《周礼音》)撰,清马国翰辑。此书见于《隋书·经籍志》,注云五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都没有其目,可见,此书在隋唐时已经散失。陆德明《经典释文》引有九条,又《集韵》

  • 易经粹言

    三卷。清应麟撰。应麟字囿呈,宜黄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举人。此编不载经文,首卷总论卦图,上下二卷依照上下经的卦次而解之,十翼则被略掉。认为有关河图、洛书之学是数学,是邵子之传。有关吉凶、法戒之学

  • 故事选要

    十四卷。明王思义(生卒年不详)撰。王思义著有《宋史纂要》。此书采摘子史中的故事,分类编排成书。全书分十五门。所引故事,多不注明出自何处。而且书中舛误之处亦颇多。如雪门,收绛雪丹事,已是不伦不类,又将张

  • 王氏博济方

    见《博济方》。

  • 周易本义集成

    十二卷。元熊良辅撰。熊良辅字任重,号梅边,南昌人。举延祐四年(1317年)乡贡。《宋元学案》又称其“试礼部不第,归,训徒乡塾”,未知何据。此书前有至治二年(1322年)良辅《自序》,称早师同县熊凯学易

  • 六经略注序

    一卷。常爽(生卒年不详)撰。马国翰(详见《五经通义》条)辑。常爽字任明,河内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魏著名的经学家。据《北史·常爽传)记载:“爽少而聪敏,严正有气慨”,“笃志好学,博闻强识,明习纬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