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通变

易通变

四十卷。宋张行成(详见《皇极经世索隐》)撰。此书又名《皇极经世通变》、又作《通变》,是张行成所撰“易说七种”之一。北宋陈抟、邵雍等传承相袭,创先天象数学以说《易》,传有卦数诸图。张行成取先天卦数等十四图,叙述、演绎并解释以通其变,所以称为“易通变”。汉儒研究《周易》者,有西汉孟喜,开创今文易学“孟氏学”,以六十四卦分配气候,以卦气言《易》,主六日七分;又有京房,开创今文易学“京氏学”,讲灾异变化,飞伏纳甲;还有费直,创古文易学“费氏学”,专以《易传》解说经文,言乘承比应;东汉魏伯阳作《周易参同契》,借《易》以明丹诀,始言甲壬乙癸之方位。因此,易学界出现了分支别派,各立一说。宋代陈抟作“先天图”,又经穆修而至邵雍,提出先天后天之说,并广泛流行于世,所以南宋以后,以数言《易》者都以陈抟、邵雍为宗,又因陈抟本道家,所以儒家学者不言陈抟而只言邵雍。张行成于蜀中得邵雍所传十四图,著成此书。据其自序,称邵雍之学主于“交泰”、“既济”二图,而此二图更以卦气为根基,三五错综以求之。张行成认为运世之否泰、人物的盛衰都含其内。如其言人的五脏也可以易数推之等。其说不无穿凿附会之处。后世学者对此书评品不一,李心传讥其牵合,祝泌称其发明处甚多,也有学者认为其书支蔓处很多。然而张行成之说也自成条理,是后世学者研究宋代易学思想不可多得的可参之作。现存清《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猜你喜欢

  • 鼎湖山志

    八卷,清释成鹫撰。成鹫,广东肇庆府高要县鼎湖山庆云寺住持。高要县山水,以端溪七星崖为最著名,鼎湖山则鲜有知者。鼎湖山,又名顶湖山,天湖山,云顶山。高千余仞。周百里。山顶有湖,四时不竭。天将雨,湖先出云

  • 书史会要

    九卷。附补遗一卷。明陶宗仪(生平详见《国风尊经》)撰。此书载历代能书之人,上起三皇,下至元代。各卷所记如下:卷一,三皇至秦。卷二,汉与三国。卷三,晋。卷四,宋、齐、梁、陈、北齐、隋。卷五,唐与五代。卷

  • 尚絅小语

    三卷。明姚张斌(生卒年不详)撰。姚张斌号尚絅,又号絅生,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此书为其杂著笔记,内容多论人情世事,所见颇粗。书首自序称上援孔子,甚为妄矣。

  • 文字蒙求

    四卷。清王筠撰。参见《说文句读》。原名《字学蒙求》,是为儿童初学文字而编写的。《周易》有“童蒙求我”之语,截取“蒙求”二字为名,表示其书旨在适合儿童的要求。王氏在序中引其友陈雪堂之语云:“人之不识字也

  • 范鼎卿先生所著书三种

    七卷。清末民国初范寿铭撰。范寿铭字鼎卿,山阴(今属山西省)人。喜金石学,搜罗至广,并详加考证,各为题跋。范寿铭生前未及整理刊印,死后,由顾燮光为之整理而成三种:《循园金石文字跋尾》二卷附《缀学堂河朔碑

  • 易书诗礼四经正字考

    四卷。清钟麐纂。钟麐,原名宝田,字璘图,长兴(今浙江长兴县)人,生卒年不详。咸丰辛酉(1861)顺天府的副贡生,官至内阁中书。作者原拟通考十三经,书稿后稍稍散佚,只得《周易》、《尚书》、《毛诗》、《周

  • 经学举要

    一卷。姚永朴撰。姚永朴(1862-1939)字仲实,晚年号蜕私老人,安徽桐城人。十三岁读《十三经》,十六岁补学官弟子。历任广东起凤书院、山东高等学堂、安徽高等学堂、京师法政学堂及京师大学堂经文科教员、

  • 什邡县志

    五十四卷,清纪大奎修,林时春等纂。纪大奎,临川人,举人,曾任什邡县知县。什邡县志创修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县令胡之鸿,仅二十余页。五十九年(1720)县令丁士一重修,规模略具。乾隆六年(1741)

  • 澂景堂史测

    十四卷,清施鸿撰。施鸿字则威,邵武(今福建邵武县西)人。康熙年间由岁贡生官至奉天府经历。《澂景堂史测》选取《通鉴》中从晋代到隋代的事迹,分别一一予以评论,一共有一百七十七则。在书前自序中作者解释了为什

  • 捕蝗要说

    见《捕蝗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