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

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

十二卷。清阮元撰。阮元在组织学者校刻《十三经注疏》时,又对它们又进行了校勘,成《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即其中的一种。晋代经学家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网罗魏晋各家之说,唐代学者杨士勋《春秋穀梁传疏》以范宁《集解》为本,广为发挥,对穀梁学贡献很大。但流传后世,出现了不少错误。阮元《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广泛搜罗不同版本进行校勘。自序说他本人曾作过校录,后又命元和生员李锐合唐石经,元版注疏本以及闽本、监本、毛氏汲古阁本以校宋十行本中的讹误,将异文摘录出来,进行罗列,由阮元亲自定其是非。据此可知李锐对《春秋穀梁传注疏》的校勘用力较多。李锐(1768-1817)字尚之,一字四香,元和(今苏州)生员,聪敏博洽,尤精算学。嘉庆年间阮元任浙江巡抚,创诂经精舍,将他延至西湖,校勘《礼记正义》。阮元辑《畴人传》,李锐用功最勤。《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又称《春秋穀梁传校勘记》)后还附《释文校勘记》一卷。卷首有阮元序,序后罗列引用书目,有单经本一种(唐石经)、经注本一种(宋椠残本)、单疏本一种(钞宋残本)、注疏本五种(元本、十行本、闽本、监本、毛本)。校勘字句则以宋十行本为主,摭取名本异文遗字,注在下面,参考各家之说定其是非。大体上考证精确,引据博洽。虽偶有疏失,对学者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书有阮元汇刻《十三经注疏》(收入《皇清经解》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苏州官书坊刻阮元《宋本十三经注疏并经典释文校勘记》本。

猜你喜欢

  • 崇兰堂帖

    十一卷。明莫如忠(1508-1588),及其子莫云卿(?-1587)书,孙后昌汇刻。莫如忠,字子良,号中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其书法以二王为宗,尤工草书。莫云卿,原名莫是龙,因得米芾石刻“云卿”

  • 独吟楼诗

    一卷。清郭步韫撰。郭步韫,生卒年不详,号独吟,湖南湘谭人,鄠县知县郭汪灿之姑母,邵某之妻。此书是《湘潭郭氏闺秀集》中之一,书前有郭润玉所作序言,共收诗七十四首。有道光十七年(1837)刻本。

  • 广雅

    十卷。三国魏张揖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揖字稚让,清河(今河北临清县东北)人,太和(227-233年)中官博士。后魏江式《论书表》曰:‘魏初博士,清河张揖著《埤仓》、《广雅》、《古今字诂》。究诸

  • 周易辨

    二十四卷。清浦龙渊撰。该书因《系辞》“包牺氏王天下”之文而认为六十四卦无一不是帝王师相之事,是明主良臣所以致太平之书。因乾卦六位时成之文而认为六爻中君臣上下各有所司。周公分位系辞,正名定分均取于此。历

  • 周易应氏集解

    十三卷。清应撝谦撰。应撝谦字嗣寅,钱塘(今浙江余杭)人。康熙十八年(1679)曾经举博学鸿词。该书朱彝尊《经义考》作十七卷。此本仅十三卷,但首尾具全,不象有所佚脱。也可能是朱彝尊的记述有误。其注杂采诸

  • 说唐演义后传

    五十五回。题“鸳湖渔叟校订”,与《说唐演义全传》同一作者,未确知是何人。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唐太宗年间罗通征北番和薛仁贵征高丽两个主要中心故事。简称《说唐后传》。前十四回写罗通征北:李世民拜秦琼为帅征

  • 倚山阁诗

    二卷。《淡月平芳馆词》一卷。清章华(约1910前后在世)撰。章华字曼山,湖南长沙人,生卒年不详。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取军机章京。邮传部创立时,侍郎张百熙奏调章华掌理章奏,旋补郎中,辛亥革命后

  • 礼记述注

    二十八卷。清李光坡(1651-1723)撰。光坡字耜卿,廪膳生,家居不仕,性至孝。为学以宋儒是宗,专意于《三礼》。著有《周礼述注》、《仪礼述注》、《皋轩文集》等。是书成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乃专

  • 孟子识

    一卷。日本物茂卿撰。是书不分章节,系杂记体。有涉议论者,有涉考证者,其独到之见往往与古契合。由立于汉宋学派之外,不为所囿。如其解“五十衣帛,七十食肉”,引《王制》“六十非肉不饱,七十非帛不暖”以为人饮

  • 古周易

    一卷。宋吕祖谦(1137-1181)编。祖谦字伯恭,人称东莱先生。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祖谦幼承庭训,长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诸儒游,又与张栻、朱熹友善,人谓其学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孝宗隆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