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经传集解考正

春秋经传集解考正

七卷。清陈树华(1731-1801)撰。树华字芳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隆末年任事江西。著有《春秋内外传考证》五十一卷及《国语补音订误》等。《春秋经传集解考正》七卷,撰成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编首附有论例十四则,不入卷次。作者认为《春秋左氏传》流传既久,俗本承伪,文义益晦,于是以宋庆元重雕淳化元年监本《春秋正义》、南宋相台岳氏刊《春秋经传集解》以及元明诸刻本,参考陆德明《经典释文》,详加勘校。大抵以考证异同、审定句读为主,也偶尔订正音义之误。该书引据广博,除唐石经及宋元明刻本外,凡是注疏、子、史、《说文》以及各家载籍征引《春秋》经传文句,有不同的,都加以采择,对前人的误说有所订正。该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只有抄本流传。

猜你喜欢

  • 通俗编

    三十八卷。清翟灏撰。翟灏生平见“尔雅补郭”。《通俗编》卷首有乾隆十六年(1751年)周天度序,其书当即刊行于是年。周序谓翟灏“往来南北十许年,五方风土,靡所不涉”,为搜辑俚言俗语付出了艰辛劳动。全书搜

  • 督师奏疏

    十六卷。明孙承宗撰。承宗字雅绳,高阳人(今河北高阳县人)。万历进士,沈毅智略,晓畅军事,天启初累官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时辽阳、广宁俱破,承宗自请以原官督理诸处军务,便宜行事。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

  • 孟子章句

    一卷。汉程曾撰。曾字秀升,豫章南昌(今江西南昌)人。汉建初三年(78)举孝廉,迁海西令。曾著《孟子章句》,不详卷数,此俱见于《后汉书·儒林传》。是书已佚于隋以前,故《隋书·经籍志》不著录。惟宋熙时子《

  • 吕衡州集

    十卷。唐吕温(772-811)撰。吕温,字和叔,一字化光,唐代文学家。河中(山西永济)人。早年曾师事陆质、梁肃。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及第,次年中博学宏词科制举,授集贤殿校书郎,后迁左拾遗。贞元二十

  • 砀山县志

    十四卷。刘玉瑷纂修。刘玉瑷,清乾隆间知砀山县事。砀山自明隆庆始有志,后有万历志、崇祯志,至清乾隆七年,前令郭浩四经纂辑。前志纲目未分,事文简错,阅者不无遗憾。刘玉瑷对前志详加考订,增辑补缺,仿《后汉书

  • 三百篇鸟兽草木记

    一卷。徐士俊(1602-1681?)撰。徐士俊,原名翙,字三有,号野君,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明末清初戏曲作家。善诗、画,工杂剧,所撰多至六十余种。今存《洛水丝》、《春波影》两种各一本于《盛明杂剧》中

  • 益智编

    四十一卷。明孙能传(详见《谥法纂》条)撰。此书成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共四十一卷,分十二类,即曰帝王、曰宫掖、曰政事、曰职官、曰财赋、曰兵戎、曰刑狱、曰说词、曰人事、曰边塞、曰工作、曰杂事。每

  • 春秋胡传考误

    一卷。明袁仁(详见《尚书砭蔡编》)撰。袁仁认为,胡安国由于激愤王安石之废《春秋》于学官,于是承皇帝之命而作传,其目的在匡时,故多借题发挥。虽然胡氏用意是好的,但却不合于经义。袁氏此书即专门驳正胡氏之失

  • 书疑

    九卷。宋王柏(1197~1274)撰。柏字会之,自号长啸,后改鲁斋,谥文宪。婺州金华(今属浙江省)人。宋代著名经学家。平生不仕,以教授、著述终其身。从学者甚众,曾受聘在丽泽、上蔡两书院为师。死后追赠承

  • 禹贡会笺

    十二卷。清徐文靖(1667-1756)撰。文靖字容尊,号位山,安徽当涂人。清代经学家。雍正癸卯(1723)举人,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不遇;十七年复荐举经学,特授翰林院检讨。文靖研治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