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杜工部集

杜工部集

二十卷。唐杜甫(712-770)撰。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或“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祖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生于河南巩县。唐初诗人杜审言之孙。年少好学,七岁能诗。开元十八年(730)至天宝四年(745)漫游祖国南北,并结识李白、高适等著名诗人。后困居长安十年,过着“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的生活,也加深了他对社会的认识。至德二年(757)投奔唐肃宗,为左拾遗,后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至成都定居,于浣花溪畔筑草堂。还曾入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大历三年(768)离开夔州,此后居无定所,以一叶小舟漂泊于潭州、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病逝于江上舟中。杜甫一生忧国忧民。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又有“恶竹应须斩万竿”的嫉恶如仇的战斗激情。他的诗表现出强烈的时代色彩、鲜明的政治倾向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其诗意境深厚完整、语言锤炼精确,节奏顿挫,音调铿锵嘹亮,诗风沉郁。除乐府歌行、五七言古体、律诗、绝句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和拗体诗。杜甫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不仅忧国忧民成为历代诗人咏唱不尽的主题,杜诗艺术形式的规范性,也为后人学习、借鉴的楷模。著有《杜工部集》。据新、旧《唐书》载,杜甫身后有“集六十卷,行于江汉之南。”但已散佚。后润州刺史樊晃编有《杜工部小集》六卷,唐后亦不传。北宋宝应二年(1039),王洙收集整理杜甫诗作,分体编年,辑成《杜工部集》二十卷。共录诗一千四百零五首。然此本也未及流行。嘉祐四年(1059),王琪、何琭、丁修等人又对王洙本重新编订,在苏州雕板刊行,是杜甫集的最早刻本。后来杜诗的编年、分体、集注、增校、注释等皆源于此本。现存两种南宋刻本残卷和汲古阁毛晋命刘臣影宋抄本、毛扆命王为玉重抄补本、及钱曾述古堂影宋抄本等,分藏于北京、上海图书馆。该集还被收入《四部备要》。另有《续古逸丛书》本,题为《宋本杜工部集》二十卷,补遗一卷。

猜你喜欢

  • 空谷香

    清蒋士铨撰。其生平见《冬青树》条。此剧写众花仙女被召到西天华严会上,其中有一幽兰仙女迟到二十九刻钟,被罚人世二十九年,托生为浙江海宁人姚氏之女。出生之时,其父梦见一枝幽兰,独生于空谷间,所以起名为梦兰

  • 读书随笔

    ①二卷。清杨树椿撰。此书上卷是读《书集传》,下卷是读《钦定书经传说汇纂》。此书考证地理方面颇为详核,如此书称郦注“南历冈穴”即经文中逾字,自潜至沔有一逾,自沔至渭又一逾,经中只言一逾。由桓入潜,潜即西

  • 学蔀通辨

    十二卷。明陈建(1497-1567)撰。陈建字廷肇,号清澜,东莞(今属广东)人。自幼纯心笃学。嘉靖七年(1528),中举人。嘉靖十一年(1532),中会试副榜,授侯官县教谕。后任江西临江府学教授。四十

  • 古今字音

    一卷。无撰人姓氏,清任大椿辑。是书《隋志》及新旧《唐志》均未著录,未详何时人所撰。亦不详其体制卷数。《广韵》征引凡三条:上平一东“,,贪食也,出《古今字音》。”上声二十八狝“,囚刑固,出《古今字音》。

  • 四声猿

    明徐渭(1521-1593)撰。渭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亦别号署田水月,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诸生出身,屡应乡试不中,少负异才,十二、三岁赋雪词。十六岁拟扬雄解嘲作《释毁》。后为

  • 江北厅志

    八卷首一卷,清福珠朗阿修,宋瑄纂。福珠朗阿,满洲人,曾任江北厅丞。宋瑄,灌县人,举人,训导。江北厅旧隶巴县,乾隆中始以重庆府同知移驻之,以巴县之仁、义、礼三里属焉。《江北厅志》道光二十四年(1844)

  • 尚书注

    一卷。汉马融(79-166年)撰,清王谟辑。马融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大师、文学家,桓帝时曾任南郡太守。他才高博洽,为世之通儒,门徒常有数百千人,著名的经学家卢

  • 拜梅书屋诗钞

    十卷。附《梅仙诗存》一卷。清周竣圻(约1906前后在世)撰。周竣圻原名清祺,字啸卿,号季侠,河南商城人。生卒年未详。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官直隶候补知县。此编共存诗九百四十五首。始同治四年(18

  • 论语集注考证

    十卷。孟子集注考证七卷。元金履祥著。金履祥事详见《大学疏义》条。本书是论孟章句集注之疏,因为前已有赵顺孙《四书纂疏》(《提要》中已著录),避而改题《考证》。朱熹《四书集注》注重发挥义理,而疏于名物训诂

  • 曹集诠评

    十三卷。清丁晏(1794-1876)撰。丁晏,字俭卿,一字柘堂,号石亭居士,江苏山阳(今淮安)人。道光举人。力主禁烟,曾参与镇压捻军起义。生平笃好郑玄之学,对《诗笺》、《礼注》研讨精深,亦熟《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