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板桥诗钞

板桥诗钞

三卷。《词钞》 一卷。《小唱》 一卷。《题画》 一卷。《家书》 一卷。清郑燮(1693-1765)撰。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江苏兴氏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在潍县时,遇大饥荒,板桥开仓赈民后,又以清赈而忤上司,遂告病而归。时百姓“痛哭遮留,家家画像以祀”(《清代学者像传》),并为之立设生祠。晚年板桥居扬州鬻书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郑燮之文章清通洒脱,如闲云流水,娓娓道来,似叙家常,又似与知己畅谈,读其文如饮醇旨,细品方领会个中神趣;其诗则直抒胸臆,如见肝胆,喜忧哀乐,直贯笔端,其指斥悍吏、痛恨私刑,悲悯百姓,仁风侠骨,自出肺腹;乐府词清新俊逸,高旷淡远,如高僧说法,聆之似醍醐灌顶,心扉顿开。是集单刻于宣统元年(1909)。另有清乾隆年间刊行之《板桥集》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叶有标点注释本行世。

四卷。《词钞》一卷。《道情一卷》。《家书一卷》。《题画》一卷。清郑燮(1693-1765)撰。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以号行于世,人称郑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以助农民助讼以及办赈济,得罪豪绅而罢官。晚年寄寓扬州卖画度日。郑燮论诗推尊杜甫,重视表现“忧国忧民”的重大题材,提倡沉著痛快的艺术风格,力主直摅血性为文章,反对拾古人之唾余。他的诗多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大量作品以同情的笔触描写民生疾苦,鞭挞社会现实的黑暗。《悍吏》、《私刑恶》、《孤儿行》、《逃荒行》等作,描写人民疾苦颇为深切。还有《姑恶》、《思归行》、《田家》等,都是现实性很强的诗篇。郑燮另一类成就高、数量多的作品,是他的题画诗、抒怀诗、山水诗。其词与文亦多佳篇。词风格多样,少学秦观、柳永,后学苏轼、辛弃疾,晚学刘过、蒋捷。他的散文中最有名的是“家书”,大都写得真率自然,富于情趣。郑燮更以书画闻名于世,早在晚清就已载誉中外。他是著名画派“扬州八怪”之一。其画以竹、兰、石为主,构思巧妙,笔墨多变,出神入化。其书法卓然自立,不落窠臼,字体古朴奇崛,雄浑清劲。他还善治印章,个性鲜明,如见其人。郑燮还往往将书、画、诗,印有机地融于一炉,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境界。后人说:“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又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马宗霍《书林藻签·松轩随笔》)。郑燮现存最完备的全集是中华书局1962年版《郑板桥集》。此集为郑燮所自定,手写付刊。卷端自序云:余诗格卓下,七律尤多放翁习气,好事者促余付梓。自度将来未必能进,姑从谀,背直惭愧汗下,可谓不自满者。然其诗取道性情,务如其意之所欲出,流露灵府,荡涤尘烬,故述事言情,往往恻恻动人,得与兴观群怨之旨。其题画之作,更别饶逸趣。能使读者心旷神怡。后者有效其体者,不流于江湖,即近于村野。而其词胜于诗,借古抒怀,淋漓慷慨。寄弟家书数纸,则老成忠厚之言,大有真卿庭诰,之推家训遗意,固世间不可磨灭文字。又其家书云:凡人文章学问,辄自谓己长,科名唾手而得,不知俱是侥幸,设我至今不第又何处叫屈来。是其无处不真,其狂为不狂,尤可为世之以文字自滑、科第自荣者药石之言。有手书自刻本,无年月。

猜你喜欢

  • 清溪漫稿

    二十四卷。明倪岳撰。生卒年未详。倪岳,字舜谷,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徙居上元(今江苏江宁)。南京礼部尚书谦之子。登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文毅。事迹具《明史》本传。倪岳承其家学,研精

  • 七音略

    一卷。南宋郑樵编,收在他所著的《通志》内,故全称为《通志·七音略》。郑樵生平见“尔雅注”。《七音略》据郑樵序文说是参考《七音韵鉴》编成的,《七音韵鉴》的作者已无考,可能与《韵镜》同出一源。《七音略》与

  • 撼山草堂遗稿

    三卷。清陈起书(1798-1855)撰。陈起书,字通甫,号松心,湖南郴州人。岁贡生出身,候选训导。咸丰五年,陈起书因在家乡抵抗太平军被囚,绝食而死。陈起书在少年时即从其兄陈起诗学诗,以汉魏古诗为榜样,

  • 吉贝居杂记

    一卷。清施国祁(1750-1824)撰。国祁字非熊,号北研,乌程(今湖北省湖州)人,廪生。本书是施氏研史杂记之文,对一些历史事件、人物等进行了考证,尤其是对宋史、金史考证,甚为详细。版本有1915年上

  • 新编医学正传

    见《医学正传》。

  • 蓬窗类记

    五卷。明黄暐(约1505年前后在世)撰。黄暐,字日升,号东楼,吴县(今苏州市)人。官至刑部郎中。撰有《立斋遗文》五卷与本书等。《蓬窗类记》是一部杂记旧事的笔记小说。取材上自朝廷典故,下及诙谐鬼怪,无所

  • 大宋僧史略

    三卷。宋代释赞宁(919-1001)撰。赞宁生平事迹详见《宋高僧传》辞条。《大宋僧史略》一书,亦简称《僧史略》,虽名为僧史,事实上是佛教事物及佛教典章制度的起源和沿革的记载。赞宁受宋太祖之命编修此书,

  • 嘉荫簠藏器目

    一卷。清刘喜海藏。刘喜海,详见《长安获古编》条。据诸城王氏金石丛书提要中说,其家藏有各家金文目四卷,乃福山王文敏手编。书中著录钟四件、鼎十六件、彝八件、敦四件、盘二件、盉四件、鬲四件、簠一件、簋两件、

  • 大学翼真

    七卷。清胡渭(1633-1714)撰。胡渭初名渭生,字朏明,一字东樵,浙江德清人,清初经学家、地理学家。胡氏经术湛深,尤精舆地之学,著有《禹贡锥指》二十卷,《易图明辨》十卷,《洪范正论》五卷,《大学翼

  •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二十卷。宋薛尚功(生卒年不详)撰。尚功字用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绍兴中(1131-1162)以通直郎佥定江军节度判官厅事。善篆籀,尤好金石文字。是书著录自夏至汉钟鼎彝器五百一十件,不言诸器之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