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村诗集
十二卷。清董讷(约1682年前后在世)撰。董讷,字兹重,号默庵,平原(今山东宁阳)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六年(1667)进士,授编修,累官左都御史,后总督两江,改督漕运。漕政肃清,政绩卓著。著有《督漕疏草》二十二卷。因有别野在平原城南二里柳村,遂以名诗集。《柳村诗集》十二卷,其诗为董讷亲手删定,《平原县志》称此诗集成于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南巡,驻跸柳村南楼,询问董讷的诗集,董讷已死,由其子思凝缮写恭呈。有康熙年间刊行本。
十二卷。清董讷(约1682年前后在世)撰。董讷,字兹重,号默庵,平原(今山东宁阳)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六年(1667)进士,授编修,累官左都御史,后总督两江,改督漕运。漕政肃清,政绩卓著。著有《督漕疏草》二十二卷。因有别野在平原城南二里柳村,遂以名诗集。《柳村诗集》十二卷,其诗为董讷亲手删定,《平原县志》称此诗集成于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南巡,驻跸柳村南楼,询问董讷的诗集,董讷已死,由其子思凝缮写恭呈。有康熙年间刊行本。
八卷。东晋陶潜(365或372-427)撰。陶潜字元亮,入宋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陶侃曾孙。少有高趣,家贫好学,有大志。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
二百二十卷。宋郑居中等撰。郑居中,字达夫,河南开封人,登进士第,由中书舍人连擢至翰林学士。官拜太宰,加少师,封燕国公,卒谥文正。本书为其于议礼局官知枢密院时奉敕所撰。有宋徽宗御制序文,并题有“政和新元
二十九卷。清代张能鳞见《诗经传说取裁》编。本书把宋五子(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张载)的著述分类编在一起,在每卷书前加一小序言,介绍该书,另外还加一“本传”,其中有周敦颐著述二卷、二程子六卷、朱熹著
四卷。清黄宗羲(生平详见《易学象数论》)编。此集为戴表元文选集。共四卷。清代戴表元《剡源集》传本甚少。故黄宗羲选其代表作编成此集。其中记十六篇,序三十六篇,墓志铭四篇,题后九篇。亦间有黄宗羲点评。因所
①四十八卷,清汪斅濑等修,陈启迈纂。汪教濑,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陈启迈,武陵县人,曾任江西巡抚。《武陵县志》同治二年(1863)刻本,此志于水道、堤堰、田赋、学田记载详赡,特具卓识。例如以八景图绘无
六卷,明冯士元撰。士元字廷对,新昌(今属江西省宜丰县)人。万历中期由贡生授靖安县训导之职,后升任河南府教授。《测史剩语》杂取春秋至唐代的史事,作者逐一评论。其中以人物标题的有二十四篇,以事件标题的有三
六卷。明沈尔嘉撰。尔嘉字公亨,江苏常熟人。此书全按今本次序,每一卦为一节,经文列在前面,讲义列在后面。讲义高经义一格,全是缮写时文的方式,其说均随文敷衍,别无发挥,经文旁加圈点,讲义上缀评语,也是全用
一卷。四书释地续一卷。四书释地又续二卷。四书释地三续二卷。总称《四书释地》。清阎若璩撰。阎若璩事详《古文尚书疏证》条。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疏于地理人物考据,亦间有训释经义不当之处,阎氏遂作此书以补其缺
三卷。明许胥臣撰。许胥臣是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多主蔡沈《书集传》之说,对于蔡传中的一些失误,仍沿用不疑,如说汾水出于太原,其实今汾水出静乐县管涔山;又说“三江”是指松江、
二卷。明赵均编撰。赵均,字灵均,吴县(今属江苏省)人。其父赵宦光曾编《说文长笺》,并对篆隶书法颇有研究。赵均继承家学,也喜欢搜集金石,并进行考证。本书是取《东观余论》、《宣和书谱》、《金石略》、《墨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