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蒙释
四卷。旧本题明高攀龙(详见《周易易简说》)集注、徐必达(详见《南京都察院志》)发明。叶向高曾为此书作序,称:“《正蒙》精深浩渺,朱子训释未尽,锡山高云从缘其指,广为集注;携李徐德夫笃好此书,尝条其所见,谓之发明,以质云从之说,同者去之,异者存之,异得此失彼得者去之,短长互见者存之。”据此分析,该书当为徐必达所自定,已非高攀龙之本。《四库全书总目》有该书存目。
四卷。旧本题明高攀龙(详见《周易易简说》)集注、徐必达(详见《南京都察院志》)发明。叶向高曾为此书作序,称:“《正蒙》精深浩渺,朱子训释未尽,锡山高云从缘其指,广为集注;携李徐德夫笃好此书,尝条其所见,谓之发明,以质云从之说,同者去之,异者存之,异得此失彼得者去之,短长互见者存之。”据此分析,该书当为徐必达所自定,已非高攀龙之本。《四库全书总目》有该书存目。
十四卷。清蔡世远(1682-1733)编。蔡世远生平详见《二希堂文集》辞目。本书是所为“古文”,却收有若干骈文在内,可见所用概念与后世不同。所谓“雅正”,意求文章典雅,内容正统。即“以理为根柢,而体杂
四卷。明窦文照(生卒年不详)撰。窦文照,字子明,秀水(今浙江省秀水县)人。万历中官光禄寺典簿。此书共四卷,每卷分六类,大致属格言类书。书末有朱国祚跋,极称窦文照之孝行。内容无甚可采。
六卷。明邹士元(生卒年不详)撰。邹士元,字志尹,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生平事迹不详。书首有邹元标序。其论学大至以陈献章、王守仁为宗,而立论多坠于虚无。如其与欧南野书中云:“未发已发,分不得先后,时
一卷。北周甄鸾(生卒年不详)撰。甄鸾,中山(今属河北省境内)人,出身世代官宦人家,自幼饱学、“好内典”。入仕为官,为北周开国功臣,有“开国伯臣”之称。北周佛教昌盛,不仅佛道两家多有争执,而且,由于佛教
二卷。明耿定向(详见《硕辅宝鉴要览》)撰。毛在增补。此书文如其名,作者选择明代“严操守、砺品行、存忠厚”的贤相忠臣,略仿宋人典型录的体例,记载他们的琐事遗闻。其目的是针对世风日下的形势,陈述先辈们的高
五卷。张贞观撰。张贞观,明代沛县(今属江苏省)人,字恒诚,别号惺字。万历癸未(1583年)进士,累擢礼科都给事中。万历甲午(1594年),以清皇长子出阁进读,直言忤旨,罢职为民。有《掖垣谏草》。此书所
五卷。明钟惺(1574-1624)撰。惺字伯敬,号退谷、晚知居士,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万历进士。累官至福建提学佥事。另著有《史怀》、《古书归》、《唐诗归》、《诗合考》、《隐秀轩集》等。该书上起太
十卷,首一卷,图一卷,清卢建其修,张君宾纂。卢建其,字建三,号莲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任宁德县知县。张君宾,晋江县人,举人。考宁德县志,创修于
一卷。清孙文昱编。孙氏将《四声切韵表》重加编制而成《四声切韵类表》,他定古韵为十八部,并以十八部概括江氏所定的一百零四个韵类。他说其书“不过明古今韵部所由离合,以为学者之先导。”目的是使人了解古今音分
三卷。明张志淳撰。张志淳,自号南园野人,祖籍云南,后移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宪宗成化年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因参与刘瑾图谋不轨之党,被罢官。著作除《永昌二芳记》外,还有《南园漫录》。《永昌二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