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县续志
四卷。清吴匡修,钮增尧纂。吴匡字书年,浙江吴兴县人,出身监生,光绪二年(1876)任武乡知县,四年(1878)调补介休县知县。《武乡县续志》光绪五年(1879)刻本。此志纯系续乾隆白鹤本而作,故体例一切,皆依白本为准绳。吴匡在其书前序中云:“但就前志所讫,凡八十余年事迹,有可稽考者,延访耆旧,汇辑成编,体例悉准前规,条款略增新事”。综观全编,较为简略,纲目不清。
四卷。清吴匡修,钮增尧纂。吴匡字书年,浙江吴兴县人,出身监生,光绪二年(1876)任武乡知县,四年(1878)调补介休县知县。《武乡县续志》光绪五年(1879)刻本。此志纯系续乾隆白鹤本而作,故体例一切,皆依白本为准绳。吴匡在其书前序中云:“但就前志所讫,凡八十余年事迹,有可稽考者,延访耆旧,汇辑成编,体例悉准前规,条款略增新事”。综观全编,较为简略,纲目不清。
① 七卷。北宋贾昌朝撰。贾昌朝(998-1065)字子明,真定获鹿(今河北获鹿县)人。天禧初,赐同进士出身,主晋陵簿。庆历中,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官至枢密使。英宗时,加左仆射,封魏国公,卒谥文元。《
一卷。辑佚书,梁褚仲都撰,清黄奭辑,载于《汉学堂丛书》中。褚氏为吴郡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梁时为五经博士。其事见于《梁书·孝行褚修传》(褚修为其子)。《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皆有记载,并作十
一卷。宋李舜臣撰。舜臣字子思,隆州井研(今属四川)人。生卒年不详。据《宋史·李舜臣传》:生四年知读书,八岁能属文,少长通古今,推迹兴废,洞见根本,慨然有志于天下。绍兴末,张浚视师江、淮,舜臣应诏上书,
二十八卷。清汪士鋐(1658-1723)编纂、徐修仁校注。汪士鋐,字文升,号退谷,又号秋泉,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少有文名。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士第一,授修撰,官至右中允,入直南书房。善诗古文辞
二卷。旧本题长谷真逸撰,不著姓名,不知何人。此书见《千顷堂书目》子部小说类,《钦定续通考》、《四库全书总目》同。内容所记皆元末杂事,如一条记至正壬辰红巾入寇,一条记至正甲申流星坠地。其书版本除《四库全
不分卷。清李嵩仑撰。是书首有嵩仑序。称“就白文读之,兼读《集注章句》,简滥繁以求实义”,又称“程朱读四书,或总论,或分段,注中略具,其中又有虚实之分。依此意以读白文,私为圈点、角记、分段、勾画以读之,
二卷。不著撰人。《四库全书》在此书《提要》中考证:历代史志至唐艺文志,以上皆无此书名,自宋艺文志始有,因而疑为唐末宋初人所撰。宋志所载,题师巫撰。师巫为周穆王时人,疑为托名。《中华古文献大辞典·医药卷
二十四卷。《余稿》二卷。清钱泰吉(1791-1863)撰。《年谱》一卷,钱应溥撰。钱泰吉,字辅宜,号警石,又号深庐先生,江苏嘉兴人;钱应溥系钱泰吉之子。钱泰吉以廪贡为海宁州训导近三十年,与其兄仪吉(号
一卷。清丁取忠(1810-1877)撰。丁取忠,字果臣,号云梧,湖南长沙人,自幼喜算学,刻苦钻研四十年,博通古今数书。培养后学黄宗宪、左潜、曾纪鸿于长沙古荷花池白芙堂,后与吴嘉善相识,共同研治数学。著
十二卷。英国唐兰孟(生卒年不详)编辑,英国李提摩太(详见《西铎》)、吴江任廷旭同译。《广学类编》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杂识类书籍,全书共分十二卷,卷一史事,卷二地理,卷三文学,卷四格致,卷五算学,卷六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