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江陵志余

江陵志余

十卷,清孔自来纂。孔自来,即朱俪钿,字伯靡,明辽藩宗人,自称句曲山人。江陵,荆州首邑,向无县志,仅将一县之事附见于府志。顺治间,孔自来于兵燹之后,据其遗书,补郡乘缺漏,采辑成书。《江陵志余》顺治七年(1650)刻本。共十卷,分总志、志陵陆、志水泉、志古迹、志宫室、志精蓝、志琳宫、志礼祀、志坟墓、志时俗。此书不名志而名志余。其凡例称:志称余,非关吏治,凡钱粮户口,官制贤书,里社课程,姑置不书。不涉及灾祥杂志,此编义取宏博,事维雅驯,一切荒诞不经,如土舟、石穴、黄牛坟之类,在所不录,无物产的,以产地所出,皆详郡志。无人物的,别为《江陵先贤传》十卷,并行于时。此志承万历二十二年(1594)府志之后,其意如张文规《吴兴杂录》、姜屿《明越风物略》,于正史之外,拾遗补缺。此书稽诸郡乘十分之三,摭自他志约十分之七,且引据赅博,考核精详。首仿至正《金陵新志》例。备列引据书目百余种,征引必载出处,用张鸣凤桂胜诸书例。诗文各归本条,用沈休文《宋书·符瑞志》例。孔自来以明宗室,改姓易名,著作甚丰,所著《东湾草堂》二十八种,此书仅其一目,故其搜逸罗僻,或正史所逸而出于稗官,或时人所忽而传于故志,或楚纪郡乘不载而偏徵于奇书秘笈,用心良苦。此书乃孔自来补亡救弊之作,以存一县文献于万一。《宣统通志外编》称此书不及人物,不得称完书。此志尚有道光四年(1824)增刻本、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本和光绪间上海鸿文书局石印本。

猜你喜欢

  • 要雅

    一卷。南朝梁刘杳(487-536)撰,清马国翰辑。刘杳字士深,平原(今属山东)人。初知余姚,累迁步兵校尉、著作郎等,官终尚书左丞。著有《楚辞草木疏》、《高士传》、《东宫新旧记》、《古今四部书目》等书。

  • 广宗县志

    ①八卷。明马协纂修。马协,字恭甫,陕西冯翊人,曾任广宗县知县。隆庆五年(1571)广宗县令吕信创修县志。万历二十四年(1596)马协任知县后,认为吕志多讹漏,遂致力于纂修新志,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

  • 南来志

    一卷。清王士祯(详见《古欢录》)撰。康熙二十三年(1684),王士祯担任少詹事,奉命祭告南海,本书即记载其从京师到广州沿途所见名胜山水。体例仿宋范成大《吴船录》。有清内府藏本、《王渔洋遗书》本、《小方

  • 损斋备忘录

    二卷。明梅纯(生卒年不详)撰。梅纯,字一之,夏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人,明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洪武中驸马都尉梅殷之玄孙。初为定远县知县,因忤上官,弃归。遂袭武阶,为中都副留守。此书分上下二卷,上

  • 春秋原经

    二卷。清王心敬(详见《丰川易说》)撰。此书不录《春秋》经文,亦未论及其所载史事,惟论孔子作《春秋》的用意。全书分《讲读八法》、《通论》、《原春秋之意》、《诸儒论春秋》四篇。作者认为,孔子作《春秋》之意

  • 三正考

    二卷。清吴鼐(详见《易象约言》)撰。此书为研究《春秋》历法所作。《春秋》一书所采用之历法,汉晋诸儒皆以为周正,至唐刘知几《史通》始提出用夏正之说。宋代大儒程颐因《论语》载有孔子“行夏之时”一语,遂提出

  • 春秋左传句解

    ① 三十五卷。宋朱申(详见《周礼句解》)撰。该书朱彝尊《经义考》卷一九一著录作《春秋左传节解》、《春秋左传详节》,今存明刻本又作《春秋左传详节句解》、《音点春秋左传详节句解》。该书只解释《左传》,而不

  • 狮山掌录

    二十八卷。明吴之俊(生卒年不详)撰。吴之俊字彦章,号芝房。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官武强县知县。本书纂辑故实,每卷标目,都喜为新异。全书分二十六类。即甄元、控舆、挈壶、采真、测符、提灵、综掖、纬阀、襄奁、延

  • 论范

    二卷。元欧阳起鸣撰。起鸣生卒年、字号、籍贯均不详。其书杂取经史诸子之语为题,各系以论,而以史事为多。共六十篇。《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所见多乖僻,不足采录。”《四库全书》列为“存目”(两淮马裕家藏本)

  • 史记正义

    一百三十卷。唐张守节撰。张守节,始末不详。诸王侍读,率府长史,长于地理。约为开元天宝间人。《正义》中博引故实,很是详博,卷首有“论字例”,“论音例”二条。但到明朝删削太多。《史记正义》是张守节用尽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