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濂洛风雅

濂洛风雅

六卷。元金履祥(1232-1303)编。金履祥字吉父,号仁山。浙江兰溪人。著有《尚书表注》等。是书乃至正十六年(1356)履祥馆于韩良瑞家齐芳书舍所刻。原本选录周子、程子以至王柏等四十八人之诗,而冠以《濂洛诗派图》。但以师友渊源为统纪,初不分类例。良瑞以为濂洛诸人之诗固皆风雅之遗,第风雅有正变大小之殊,颂亦有周鲁之异。于是分诗、铭、箴、诫、赞、咏四言者为风雅之正。其楚辞、歌骚、乐府、韵语为风雅之变。五七言古风为风雅之再变。绝句律诗则又风雅之三变。具见良瑞所作序中。盖选录者履祥,排比条次者为良瑞。昔朱子欲选古诗为两编而不果。朱子于诗学颇邃,殆深知文质之正变,裁取为难。自真德秀《文章正宗》出,始别为谈理之诗。然其时助成其稿者为刘克庄,德秀因而删润。故所黜者或稍过,而所录者尚未离诗。自履祥此编出,而道学之诗与诗人之诗则千秋楚越。德行文章,孔门即分为二科。儒林、道学、文苑,《宋史》又别为三传。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存目》,并加以介绍。

九卷。清张伯行(1651--1725)编。伯行字孝先,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清恪。著有《道统录》、《濂洛风雅》。此集为宋至明代诗歌总集,共九卷,乃其官福建巡抚时所刊。所收周敦颐等十七家诗人之诗八百四十首、词二首。其中周敦颐十五首,程颢三十二首,程颐三首,张载五首,邵雍二十九首,游酢八首,尹焞四首,杨时一百零六首,罗从彦五首,李侗一首,朱熹四十一首、词二首,张栻八首,真德秀十四首,许衡二十五首,薛瑄一百二十六首,胡居仁十七首,罗洪先四十一首。集中诗人主要为宋代著名理学家。仅朱熹一人所录,几占全集之一半。各家诗作皆以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的顺序排列。此集的编选,既为显示理学家的诗作与诗人之诗的不同,又为诗“有补于世道”(蔡世远《序》)。故所收多诸子唱和之作,亦以哲理寄托为主。虽不乏耐人寻味之诗句,却终乏佳篇。有《正谊堂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猜你喜欢

  • 学圃萱苏

    六卷。明陈耀文编(详见《经典稽疑》条)。此书杂录各书新异之语,不立门目,也无所考订。盖随阅随钞,自备谈资而已。初在陈耀文官陕西时纂此书,因其官署后有双桧,乃题曰《桧林杂志》。待陈耀文归故里后补辑成帙,

  • 续纂山阳县志

    十六卷。邱沅、王元章修,段朝纲等纂。邱沅、王元章,民国十年左右曾先后任淮安知事。段朝纲,字笏林,号椿花阁、蔗湖退叟,邑人,廪贡生,曾任海州学正。著有《邵氏姓解辨误》、《徐节孝先生年谱》、《张力臣先生年

  • 竹轩杂著

    六卷。宋林季仲(生卒年不详)撰。林秀仲字懿成,自号芦山老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宣和中进士。高宗时,赵鼎荐为召官,累迁吏部郎。时秦桧主和议,季仲引勾践事争之,大忤秦桧,被罢官。后官太常少卿,知婺州。

  • 结一庐朱氏剩余丛书

    四种,一百十二卷。清朱学勤编。朱学勤,字修伯,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清代藏书家。家藏之书多得自顾氏艺海楼和同乡劳氏丹铅精舍。著述有《读书跋识》、《枢垣日记》。《结一庐朱氏剩余丛书》所收著作

  • 残本诸儒奥论策学统宗

    二十卷。元谭金孙编。谭金孙,字叔金,号存理,自称古云人。不知古云为何地。是编杂选宋人议论之文,分类编辑,以备程试之用。凡后集八卷、续集七卷、别集五卷,而阙其前集。盖不完之本。原本又以陈绎曾《文筌》、石

  • 续百川学海

    一百零四种,一百一十七卷。明吴永编辑。吴永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自宋人左圭所辑《百川学海》行世后,颇为学界推重,吴永乃搜集该书所遗佚之唐宋名贤著述,而辑为续编。丛书按天干顺序分为十集,共十二册,主要有:

  • 王世周集

    二十卷。明王伯稠(1542-1614)撰。王伯稠,字世周,江苏昆山人。布衣终身。此集卷首有王世贞兄弟序,颇相推许。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称:“少谢博士弟子,肆力于歌诗,闭门拥被,悉取晋唐以下诸家,吟咀

  • 弧矢算术

    一卷。明顾应祥(详见《测圆海镜分类释术》)撰。我国第一个对弧、矢、弦之关系加以研究的是宋朝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卷十八中他给出了“会圆术”,由弦、矢求弧长的近似公式,这可从《九章》

  • 说文籀文考证

    二卷。近代叶德辉撰。叶氏生平著述,见《说文段注校三种》。是书乃是考证《说文》所采籀文之作。叶氏自序云:“《说文》一书,字则‘参以古籀’,谊则‘博采通人’,不考古籀不知文字递嬗之因,不采通人不知故训相传

  • 墨子注

    三卷。清王闿运(1833-1916)撰。闿运字纫秋,号湘绮,湖南湘谭人。曾著有《尚书笺》、《周易注》等著作。是编校《墨子》,是其弟子萧鹤祥校刊而成。鹤祥在跋中介绍他参校原钞,“亲闻师说”。叙述其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