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难录

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难录

三卷。题“墨憨斋新编”。墨憨斋为冯梦龙斋号,则知作者为冯梦龙(详见《古今小说》)。该书为长篇传记小说,叙明代弘治、正德、嘉靖年间著名学者、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王守仁(称阳明先生)的一生事迹。全书按时间顺序叙述,从王守仁出生开始,述及入仕,弘治十五年返故乡余姚,于四明山阳明洞筑室治学,遂自号“阳明先生”。接着重点描写的几件大事是:抗疏得罪专权太监刘瑾,下狱;镇压、招抚江西等地的农民起义多起,功勋卓著;平定江西南昌宁王谋叛的“宸濠之乱”。全书终于王守仁之死。该书以长篇写一人故事,虽为小说,但叙事基本与史实相合,与《包公案》、《海公案》那样多出传说虚构截然别一种笔法。也收录王守仁一些诗作,但不甚着意王守仁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哲学思想和教育业绩,而以其富有传奇性的政绩为叙事主要线索。尤其是平定“宸濠之乱”部分,叙述精彩:王守仁在去南昌贺宁王诞辰途中闻变,当机立断发檄调兵,指挥调度有方,十四天里就将一场可能席卷全国的争王位大乱止息于初发阶段,显示了王守仁过人胆略和强烈的责任感。总观全书,十分成功地塑造了王守仁这一忠于国家民族的封建官吏形象。同时也客观上反映出了明中叶的朝政腐败、官员贪婪无耻。如太监刘瑾专权;再如王守仁已平“宸濠之乱”而许泰、江彬、张忠等“耻于无功”,仍怂恿皇帝“御驾亲征”,而明武宗竞也欣然前去借机游观江南山水景致。尤荒唐的是明武宗竟令王守仁将已擒获的叛乱亲王朱宸濠放归鄱阳湖,待他“御驾亲擒”;而张忠、许泰又以搜捕余党为由,入南昌城索贿和劫掠。亏得王守仁以大局为念,在报捷文书中将功归于许泰、江彬、张忠等,并将擒获的叛乱首领移交,方才罢息事态。在这一故事中,明显让人看到朱明王朝政治几同儿戏。总之,该书是古代写人物小说中较有特色的一部,亦显示了冯梦龙小说创作中一个很少为人熟知的侧面。其书原刊本国内久佚,日本有刊本流传。黑龙江省图书馆藏有一种日本庆应纪元乙丑(1865)晚夏弘毅馆刊本,从书中文字避讳朱由检名字来看,其所据原刊本当出崇祯年间。

猜你喜欢

  • 宝文堂分类书目

    三卷。明晁瑮撰。晁瑮(约(1511-1575),字石君,号春陵,开州(今河南濮阳)人,为宋太子太傅晁迥的后裔。明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居翰林二十载,工于诗赋,雅好古籍,藏名盛于一

  • 馆选录

    三卷。清沈廷芳(1702-1772)撰,后有佚名者续编。沈廷芳,本姓徐,字椒园、畹叔,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监生,召试博学鸿词科,由庶吉士授编修,后官至按察使。通经工诗,著有《理学渊源》、《十三经

  • 鸳湖求旧录

    四卷。清朱福清(生卒年未详)编辑。福清字仙槎,浙江嘉兴人。鸳湖即鸳鸯湖省称,在嘉兴南部。福清祖茂曙曾著《两京求旧录》,已佚。该书记道光、咸丰之后人事,以嘉兴、秀水二具为限,本籍他徙者,他籍侨寓者,亦收

  • 宝贤堂集古法帖

    十二卷。明朱奇源(生卒年不详)辑。朱奇源晋(今山西一带)人。为明代著名三藩之一-晋藩之主,世代工书,颇好名帖法迹,辑有此帖,刊成于弘治九年(1497)。该帖共十二卷,其中九卷皆取材于《秘阁帖》及《绛帖

  • 徐子

    一卷。周徐氏撰,清马国翰辑。徐氏佚名,宋外黄(今河南杞县东)人。一说为孟子弟子。今考《汉书》人表,徐子在孟子之前,且百战百胜之术,当时孟子见梁惠王谓东败于齐长子死焉之事,则非孟子弟子明矣。《汉书·艺文

  • 平斋词

    一卷。宋洪咨夔(1176-1236)撰。洪咨夔字舜俞,号平斋,于潜(浙江临安,今杭州)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历任成都通判、监察御史、端明殿学士。《宋史》有传。著有《平斋文集》等。本书由明末藏书

  • 春秋纬史集传

    四十卷。清陈省钦撰。省钦字赓廷,天台(今浙江天台)人。同治四年乙丑(1865)进士,后二年出知将乐,颇有政绩。平居惮心经史,尤好《春秋》,该书即其早年治《春秋》所作,创始于咸丰初,撰成于同治四年(18

  • 袁文笺正

    十六卷。《补注》一卷。清袁枚(1716-1798)撰。清石韫玉(1756-1837)笺。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诗人。乾隆初进士,改庶吉士。

  • 铁云藏封泥

    一卷。清刘鹗编撰。刘鄂,详见《铁云藏龟》条。封泥开始在四川发现后,道光壬午(1822)年间,沽人赉至北京,大半坏裂。刘喜海、龚自珍各得到数枚。刘鹗所藏封泥,大概是来自山东。《铁云藏封泥》,一卷,共收封

  • 和清真词

    一卷。宋方千里(约1122前后在世)撰。方千里,信安(今广东高要)人,生卒年及字号均不详。方千里官舒州签判,曾和周邦彦、杨泽民词,不久后将三人词作合刻为《三英集》,传于世。此集录词《浣溪沙》、《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