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傲金针
一卷。清同治年间华耶稣会士李秋(生卒年不详)译。李秋字问渔,其事迹史籍记载甚略。此书前有光绪九年(1883)间渔序,称“西国有《金书》一卷,虽奇零小本,而其言克傲良规,最为深切。阅之,觉书旨以治傲为本,无疑金针之砭疾。”于是作者撮其旨意,译其文,将许多曲折难于翻译之处,略为删易,书成,名《砭傲金针》。全编凡七十则,后附格言八十则,虽多基督教之言语,但颇笃实。现存的主要版本为土山湾印书馆藏本。
一卷。清同治年间华耶稣会士李秋(生卒年不详)译。李秋字问渔,其事迹史籍记载甚略。此书前有光绪九年(1883)间渔序,称“西国有《金书》一卷,虽奇零小本,而其言克傲良规,最为深切。阅之,觉书旨以治傲为本,无疑金针之砭疾。”于是作者撮其旨意,译其文,将许多曲折难于翻译之处,略为删易,书成,名《砭傲金针》。全编凡七十则,后附格言八十则,虽多基督教之言语,但颇笃实。现存的主要版本为土山湾印书馆藏本。
一卷。明钱溥撰。钱溥(约1415-1485),字原溥,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正统四年(1439)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历南京吏部尚书。此目又作马愉撰,二卷本。首列自序,为其致仕归乡后所作,自叙云曾入
八卷。明吴宗周编。吴宗周,字子旦,号石冈,宣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不详。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临江知府。本书辑其先世以来之诗,始宋迄明。书中编者自序称,以先人之作为内集,外人所赠为外集,附以
四卷。清阎斌撰。斌字允中,直隶永年(今河北永年县)人,乾隆岁贡生。服膺道学,行必端方。其说《易》皆浑括大意,既不言象数,也不及训释。其注文往往不能协洽,自云专以本义为主,其与朱氏相背者不尽枚举。尚秉和
二卷。明释大善撰。大善,号虚闻道人,其始末未详。以其诗考之,当为崇祯初人。西溪在武林西北钦贤乡,宋高宗曾欲都其地,后卜迁凤凰山。在南渡时,佛寺建筑很多。宋人旧有《西溪百咏》。是集为追咏古迹之作,每题七
八卷。明姜兆熊(约1570年前后在世)撰。姜兆熊,字恂如,归安(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可考。著有《樊川丛话》八卷。《樊川丛话》记叙的都是杂事,分为朝庙、山川、考证、诗话、闺秀、仙释、怪异、数
十二卷。清吴德信撰。吴德信字成友,九江人。此书以《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各自为篇,而以《彖传》、《象传》仍零散附着于经文之内。此书用的是宋人所传郑氏之本。其体例是将《本义》大写
五卷。清李嘉芬(生卒年不详)撰。李嘉芬字兰轩,湖北孝感人。初为诸生,后官江西宜春县知县。此集为嘉芬长子李善谦分体编次印行。凡五卷。其诗颇为雄健。诸体皆备。如《感怀》五古:“惟渐成万化,惟激生万变,”又
① 六卷。明孟称舜(详见《酹江集》十卷残本)编。《酹江集》原本三十卷,今存两种残本。一为十卷残本,存元、明杂剧十种。此集为六卷残本,存元、明杂剧六种,其中《狂鼓史》(十卷残本)题为《渔阳三弄》),《替
三卷。明汤显祖(详见《五侯鲭》)撰。旧本题为玉茗堂主人阅。玉茗堂主人是汤氏的别号。《别本茶经》取陆羽《茶经》为一卷,后附水辨、后集各一卷。是书主要论述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煎茶之水、以及记叙、歌咏有关
十卷。明邓庠(1447-1524)撰。邓庠,字宗周,号东溪,宜章(今湖南宜章县)人。明成化八年(1472)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历两广布政使、南京右都御史,官至南京户部尚书,终苏州巡抚。著有《东溪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