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笺

礼笺

三卷。清金榜(详见《周易考古》条)撰。金榜治礼宗郑玄,采集旧闻,摭拾秘笈逸文要义,著述而成。书首有大学士大兴朱珪《序》,《序》言“新安金君,枕葄六经,尤邃于《礼》,以郑氏书为言《礼》者之舌人,而病贾、孔二疏,不能补其漏疏,宣其奥密,非善译郑氏者,乃自著论数十篇。大而天文、地域、学校、郊庙、明堂,以及车旗器服之细,罔弗贯串群言,折衷一是。第祖郑诗笺毛之义,名曰《礼笺》,录以示余。余叹其词精义核,不必训诂全经,而以之宣译圣典,不失三代制作明备之所在。余经学疏陋,读此书,其言‘司马法有正卒羡卒之分’,‘三江汉为北,岷为中,浙为南’,‘秦正月用亥’,‘禘兼天地人’,皆于夙所见合。君养疴林泉,多暇日,读书实事求是。所诣益深,当更取诸经之疑义而译之,为学者之矩臬”等等。末题“乾隆五十九年八月朏,大兴朱珪于粤东抚署之存得斋”。此书共三卷。分别为:卷一自“九赋九式”至“凫氏为钟”,凡十五条,皆辨释《周礼》;卷二自“金奏肆夏”至“阴厌阳厌”,凡十七条,皆辨释《仪礼》;卷三自“旬之外远某月”至“反三年之练葛”,凡十六条,皆辨解《礼记》。概以郑注为主,曰《礼笺》者,仿郑笺诗作《毛传》。如《九赋》之解,孙氏《正义》,亦间采金说。释“九式丧荒”,谓“当从《大府》作《丧纪》”,谓“凶荒事出非常,不可预为节度”,孙氏《正义》引之。释“军赋”,谓“凡令民赋以地与民制这”,其言“用民之数与《小司徒》上、中、下地可任人数本相出入”。此引《左传》可证,子产曰:“孔张有禄于国,有赋于军,则有禄田,即有军赋”。释《仪礼》“为人后者于兄弟争一等”一节,据贺循为“后服”议,认为“后之子兄弟若子”,遂改经文。胡氏《正义》,谓“戴氏校《仪礼集释》,程氏《丧服》足征《记》因之”。说虽异,皆以《石经》为误。卢氏详校阮氏《校勘记》,亦用金说。胡氏力引凌氏《说辟》是此书“改经”之非,认为“《通典》刻易淆,未可据以改经”。则此书可议,尚不止此。又释《小功章》“君子子为庶母慈己者”,胡氏《正义》取此书“适子妾子同”之说,而不取“君专指士”之说。至若释《月令》“毋失经纪,以初为常”,认为是“后世所谓岁差”。古人已深明其故,且作为《令》申告流传,其后畴人子弟分散,其学不传。而金还认为“不传”之故,是“孔疏分释之误”,则确有特识。此外辨释亦多创新义,清代研究《三礼》者极多,此书可谓注疏中之佼佼者。有《皇清经解》本。

猜你喜欢

  • 太平广记

    五百卷。宋李昉(925-996)等奉太宗之命编纂。李昉北宋文学家,字明远,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五代后汉乾祐进士,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加中书舍人。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李

  • 毛诗经句异文通诂

    七卷。李德淑撰。宋代王应麟参照齐、鲁、韩三家的异同,撰写了《诗考》一书,书中不仅遗漏很多,而且又没有注明某篇某卷某字的音义,使得学者们很难检索。因此,李德淑以毛诗为主,并博采齐鲁韩三家的训诂,广泛收集

  • 吴礼部词话

    一卷。元吴师道(1283-1344)撰。吴师道字正传。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早年读宋儒真德秀遗书,深受影响。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调宁国录事,乱兵过境,唯吴师道敢强压之。会

  • 求阙斋日记类抄

    二卷。清曾国藩(详见《求阙斋读书录》)撰。此书由王启原分类辑录曾国藩日记而成,上卷分问学、省克、治道、军谋、伦理五类,下卷分文艺、鉴赏、品藻、赜养、游览五类。有一定价值,可供研究曾国藩思想、活动及近代

  • 山东军兴纪略

    二十二卷。清管晏、张曜等编撰。管晏,生卒年不详,江苏武进人,曾任山东候补知县。张曜有二,一是湖南善化人张曜,生卒年不详,曾署兖沂兵备道;一为北京大兴人张曜(?-1891),字朗斋,因军功先任知县,后升

  • 三传经文辨异

    四卷。清焦廷琥(1783-?)撰。廷琥一名琥,字虎玉,江都(今江苏江都)人,循子,廪生。能读书,传父学,著有《尚书申孔篇》、《读书小记》、《蜜梅花馆诗文录》、《因柳阁词钞》等。《三传经文辨异》用古人以

  • 王太傅集

    二卷。明王越(1423-1498)撰。王越,字世昌,浚县(今河南浚县)人。明景泰二年(1451)进士,天顺中以御史超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进兵部尚书。成化十年(1480)封威宁伯。弘治七年(1494

  • 适园丛书

    十二集,七十二种,六百八十九卷。清张钧衡(详见《适园丛书初集》)编。丛书刊刻,到清代中后期已蔚为大观,张钧衡受当时学术风气的影响,搜辑罕见可传之书,刊刻成《适园丛书》。丛书仿《知不足斋丛书》体例,不分

  • 愍忠录

    二卷。撰者不详。该书记北都、保定、陕甘、山西、南都等地明末死难诸臣,前有叶晴峰序。现有《崇祯丛书十种》本。

  • 解连环

    玉鞍重倚。却沉吟未上,又萦离思。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柳怯云松,更何必、十分梳洗。道郎携羽扇,那日隔帘,半面曾记。西窗夜凉雨霁。叹幽欢未足,何事轻弃。问后约、空指蔷薇,算如此溪山,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