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经通论

礼经通论

一卷。清邵懿辰撰。邵生卒年未详,字位西,仁和人。邵懿辰“性峭直,能文章”。道光十一年(1831)举人,慕方苞、李光地之学,曾与曾国藩等游处,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攻克杭州,邵氏因偕同清巡抚王有龄固守而城破被杀。著有《尚书通义》、《礼经通论》、《孝经通论》,此外,其长孙邵章辑录其遗书《半岩庐所著书》共计三十卷。《礼经通论》一书分上下卷,计三十篇,今仅存上卷十九篇。此书申发礼经大意,议论多而考证少,所以称为“通论”。此书有些独到的见解,其书称:冠、婚、丧、祭、射、乡、朝、聘八种仪节,适合《大戴礼》十七篇的次序,因之,十七篇无缺佚。又论:《礼记·礼运》开头段落有错简,将“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等二十六字移至“不必为己”之下、“是故谋闭而不兴”之上,则文从字顺。这些论述都是发前人所未发,也有一定的说服力。然也不乏臆说之辞:说《礼记·内则》记曾子言论一段、《礼记·曾子问》中“子游之徒有庶子祭者”等语都是曾参门人所附。言《礼记·经解》为子思门人之作。说檀弓为子游门人,《礼记·檀弓》即是檀弓之作。说《礼记》之《曲礼》、《礼器》、《郊特牲》、《玉藻》都是子游门人所撰。还说《仲尼燕居》、《礼运》同出于子游之手。这些都是臆说之辞。其书理由是《礼运》自称“偃”,因之断定为子游作,那么,《论语》陈亢问于伯鱼章,自称“亢”就当是陈亢作了。此书称《仪礼》当重称为《礼经》,但实质上《仪礼》西汉时称为《礼》或《礼记》,《礼经》也并非古称。又说《史记》载“高堂生传《士礼》”为误,这也无道理,因为《大戴礼》士礼比较重大,因而称为《士礼》。总之,此书疏于考证,但阐明礼书义蕴有精到之处。因之,读此书要分析对待。传世有吴氏望三益斋本。

猜你喜欢

  • 薛文清行实录

    五卷。明王鸿撰。王鸿,河津(今属山西)人,生卒不详。官至石灰山关税大使。乃薛瑄之曾孙婿。薛瑄字德温,谥文清,官至礼部右侍郎。性刚直,学宗程朱,是明代著名学者。王鸿为旌表其祖上事迹声名,作成此书。是书第

  • 续古文苑

    二十卷。清孙星衍(1753-1818)编。孙星衍,字渊如,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山东督粮道。于经史、音韵、训诂、文字等均有研究。工篆书,擅诗文,精校勘。著有《尚书今古文注

  • 蒙阴县志

    ①八卷。清刘德芳纂修。刘德芳字受公,河北文安县人。监生出身,康熙二十一年(1682)任蒙阴县知县。蒙阴,以境内蒙山而得名。汉置蒙阴县,晋齐以后省,元皇庆中复置,隶沂州,明、清因袭未改。《蒙阴县志》创修

  • 二知轩诗钞

    十四卷。《续诗钞》十八卷。《文存》三十四卷。清方浚颐(1815-1889)撰。方浚颐,字子箴,号梦园,安徽省定远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授职编修,历官广东盐运使署布政使、四川省按察使。浚颐

  • 性理要解

    二卷。明蔡清(详见《易经蒙引》)撰。此书上卷题《虚斋看太极图说》,下卷题《虚斋看河图洛书说》,前有苏浚序文,词气拙陋,殆出依托。疑清本有此残稿,后人遂汇为一编,强立此名,又伪撰苏浚之序。《四库全书总目

  • 海亭集

    四卷。明郑普(约1575年前后在世)撰。郑普,字汝德,号海亭,福建南安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官至云南府知府。是集有文三卷,皆应酬之作。诗一卷,仅二十余首,据王慎中所作墓志称,郑普精于经学。

  • 闻喜县志斠

    三卷,首一卷。清陈作哲修,杨深秀纂。陈作哲字镜堂,陕西凤翔县人,咸丰十一年(1861)举人,光绪三年(1877)任闻喜县知县。陈作哲学识渊源,擅长考据。其掌闻邑后,见闻喜旧志体例考据讹误累累。故调查域

  • 稗乘

    四卷。不著编辑者名氏。万历四十六年(1618),孙幼安(生卒年不详)得其本,加以校正刊行。经后人考证,认为此书为明黄昌龄(生卒年不详)所编,黄昌龄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分为四类,即史略类、训诂类、说家类、

  • 毛诗奇句韵考

    一卷。清牟应震撰。此书成于《毛诗古韵》之后。《古韵》之作始于乾隆十二年(1747),成于乾隆十六年(1751)。本书始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六月,成于同年七月,历时一个半月。书前有序,以为《诗经》

  • 南浦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谯门。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阑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乍离烟水,嘹唳度寒云。好在半胧淡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