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厘编

礼记厘编

十卷。潘相(?-1790)撰。相字润章,号经峰,安乡(今湖南)人,清代经学家。相有《吾学编》等书,已著录。《礼心厘编》书首有陆耀《序》云:“古之读书也难,今之读书也易。难故数千年,而仅有郑康成、孔颖达与程朱数大儒;易故三年,一试于礼部且万人,而皆以为通儒。此用心与不用心之别。康成之心,用之于《易》,故移彖象不卦爻;高贵乡公以为何以不谦。又高贵乡公之心用于《易》,朱子之心用于《大学》,故分经别传,而补《格物》一章。王文成公,又谓不如古本;又王文成公之心用于《大学》。濮州牧,安乡潘君,以《礼记》一书,本非孔门七十二子所撰,与《易》、《诗》、《书》、《春秋》不同。且自朱子以来,东莱吕氏,临川吴氏,国朝安溪李氏,皆欲为之厘订。因举其辞之相类,甄综而联合之,以便少年之业是经者;虽出于创,而实本朱子之意。吾不知其即能行世与否?而要为能用其心于读书”等等。末题“乾隆四十一年丙申十月下浣,同学弟吴江陆燿书”。次为《自序》云:“相乃参互诸说,弥加审慎,盖修改改者又二年,不揣僭逾,妄付剞劂,就正有道。总十卷,四十六篇”。此书篇次为:卷一《曲礼》、《少仪》、《射义》、《投壶》、此皆言《小学》。唯每篇有出入,如《曲礼》下,载“存本记九十五条,入《少仪》四十条,《玉藻》三十三条,《檀弓》五条,《郊特牲》二条,《内则》一条(入他篇文,则于小注后用圈。载其篇名曰某篇,他皆仿此。因每篇言出入文繁不备录)。卷二《学记》、《文王世子》、《大学》、《中庸经解》,此皆言《大学》。卷三《坊记》、《表记》、《儒行》,此皆言《修存之功》。卷四《冠义》、《玉藻》、《深衣》,卷五《昏义》、《哀公问》,此皆言《成人之礼》。卷六《内则》、《大传》,此皆言“身修然后家可齐”。卷七《丧大记》、《问丧》、《间传》、《丧服小记》、《服问》、《三年问》、《丧服四制》、《奔丧》、《曾子问》、《檀弓》,此皆言“家之大事,莫过于送死”。卷八《祭法》、《郊特牲》、《祭统》、《祭义》,此皆言《追远》(次于“慎终”)。卷九《王制》、《缁衣》、《月令》、《明堂》、《燕义》、《聘义》、《乡饮酒义》,此皆言《王朝邦国之礼》。卷十《礼器》、《礼运》、《仲尼燕居》、《孔子闲居》、《乐记》,此以《统论礼乐》者终。按本“文本”《记》全存,无出入者,《学记》、《坊记》、《表记》、《儒行》、《哀公问》、《丧服四制》、《缁衣》、《月令》、《明堂位》、《乡饮酒义》、《礼运》、《仲尼燕居》、《孔子闲居》、《乐记》。此外《少仪》诸篇,皆有移入他篇者,分类相从。故《曲礼》言“蒙养”的部分,入《少仪》;言“衣服”的部分,入《玉藻》;言“丧服”的部分,入《檀弓杂记》;言“祭”的部分,入《郊特牲》;言“女子”的部分,入《内则》。其他分类移排,大概均同如此。按《礼记》篇次,今本皆据注疏。东莱吕氏,别为篇次,清代安溪李氏,分内外两篇。此书参综旧篇,酌情分为《小学》、《大学》、《修存之功》、《成人之礼》、《身修家齐》、《家之大事送死》、《追远》、《王朝邦国之礼》、《统论礼乐》,凡八类。此书按此八类移列编序,颇具苦心。《中庸》、《大学》,因已列入《四书》,只存其目,不敢复有出入。按《礼记》原来篇次,注疏并未申说顺秩之旨,朱子虽有意更订,终莫遂其功。此书厘核分明,何者宜先,何者宜后,及宜移入的地方,都有意义,颇便初学;且与《约编》等类之书较,任意删节,专重举业之试,迥乎不同。诚然,于《礼记》研究有所裨益。

猜你喜欢

  • 婴童百问

    十卷。不著撰人。据考此书原为明正德初蓝田县令郭坤所刊。书中方药多出于钱乙,兼采《肘后方》、《千金方》、《仁斋直指方》等,而以钱乙为宗。此书以问答式编写,每篇以第几问为标题,共为百题。在编辑体例上受朱肱

  • 颐山诗稿

    十卷。明吴仕撰。吴仕字克学,号颐山,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不详)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四川布政司参政。此编共诗三卷,文七卷,皆意境平淡,不耐回寻。有黄登贤家藏本。

  • 司业诗集

    四卷。清陈祖范(1676-1754)撰。陈祖范,字亦韩,号见复,常熟(今江苏常熟)人,雍正元年(1723)举人,会试中试,以病未与殿试,闭户读书数年,会诏天下设书院,大吏争延为讲师。乾隆十五年(175

  • 易律通解

    八卷。清沈光邦(生卒年不详)撰。沈光邦临海(今浙江临海)人,雍正年间任中书舍人。易道阴阳,律吕亦本阴阳,所以二者相互推衍,其道理可通。但易不是为律而作,律也不是为易而作,不能牵合为一。是书引律以合易,

  • 秋碧堂法书

    八卷。清梁清标辑。梁清标字玉立,号蕉林,又号苍岩。梁清标收藏之富,与孙一保、冯伯衡不相上下。此帖第一卷为陆机《平复帖》、张界奴《临兰亭帖》、杜牧《张好好诗》。其中《平复帖》气韵淳古,是陆机真迹。《张好

  • 陈景晨遗书

    三种,八卷。清陈经撰。陈经字荆溪,宜兴(今属江苏省)人。生卒年不详。性好读书,家贫无书,多向人借阅;屡试不第,遂日事著述,授徒于梵觉庵,以布衣终。撰有《续太平广记》四十卷,仅有稿本。丛书所收三种:《墨

  • 寰宇访碑录

    十二卷。清孙星衍、邢澍撰。孙星衍,详见《京畿金石考》条。邢澍,详见《金石文字辨异》条。书前有嘉庆二年(1797)七月孙氏自序。书中所录诸目,自周起,止于元末,除石刻外,还有各家收藏的古砖古瓦。在各石刻

  • 删定荀子

    不分卷。清方苞(见《周官集注》条)撰。苞以为荀子述先王之礼教,而文义混杂语言冗长,因删其繁辞;也有删全篇的,如《成相》、《致仕》、《强国》、《赋篇》共四篇;删其章节的,几乎每篇都有。孔子删《诗》、《书

  • 玄学正宗

    二卷。宋俞琰(详见《周易集说》)撰。清人避玄字讳,故《玄学正宗》又作《元学正宗》。据《道藏》本《易外别传》一书后俞琰之子仲温跋文所述,《易外别传》原附《周易集说》之后,因刊《阴符经解》,将《周易集说》

  • 左通补释

    三十二卷。清梁履绳(1748-1793)撰。履绳字处素,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大学士诗正孙,乾隆戊申(1788)举人。他汇辑各家对《左传》的解说而进行折衷,成书六种,命名为《左通》。其一为《补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