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纂言

礼记纂言

三十六卷。元吴澄(1247-1333)撰。澄字幼清,号草庐、江西崇仁人。南宋咸淳末举进士不第。入元,荐擢翰林应奉文字。泰定初年开经庭,澄为讲官,曾主修《英宗实录》,诏加为资善大夫,广招门徒,从学者数千百人,卒谥文正,为元代著名学者,著有《老子注》和诸经《纂言》等。据元代危素为澄所作《年谱》载,至顺三年(1332)澄年八十四,是年为抚州郡学,《礼记纂言》成;而虞集《行状》则称成于至顺四年,即澄卒之岁,其言颇不相合,可见此书为澄晚年之作。《礼记》,据《汉书·艺文志》载为《仪礼》附庸,原有一百三十一篇,后戴德取其八十五篇而成《大戴礼记》,其侄戴胜则删作四十九篇,是为《礼记》。《礼记纂言》每卷为一篇,其大旨以为《戴记》经文庞杂,故疑其多有错简,故每一篇中,其经文皆以类相从,使其上下意义连属贯通,而识其章句于左。其三十六篇次序也以类相从。共有《通礼》九篇、《丧礼》十一篇、《祭礼》四篇、《通论》十一篇,各有其标目。如《通礼》首篇为《曲礼》,而以《少仪》、《玉藻》等篇附后,与《礼记》原有体制大有不同。又如《大学》、《中庸》别为一书是为遵程朱之法;又以《投壶》、《奔丧》归入《仪礼》;并将《冠礼》、《昏礼》、《乡饮酒礼》、《射义》、《燕义》、《聘义》六篇单辑为《仪礼传》,多有诸如此类迥然与古制相异之法,确为其独到之处。其说解亦常发前儒之所未发,颇有新意。全书结构严整、次序井然,颇得时人誉言。虞集于吴氏《行状》称其始终先后,最为精密,先王之遗制,圣贤之格言,其仅存可靠者,统表而存之,各有所附。所评虽未免过誉之处,然作者不袭旧例,自创新制的方法确为《礼记》研究另辟了蹊径。有明正德间刻本、明嘉靖中新安黄氏刊本、崇祯中刊本、高安全书本。

猜你喜欢

  • 续明纪事本末

    十八卷。清倪在田(生卒年月不详)撰。倪在田,字子新,又字田甫,号苕村,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诸生,留心南明史事,著有《扬州御寇录》等。《续明纪事本末》,为《明史纪事本末》续编,体例悉同。对史料广泛搜

  • 周易本义爻征

    二卷。清吴日慎著。吴日慎字徽仲,号敬斋,新安人。著作除此书外,还有《易义集释》、《周易本义翼》,均佚失。此书以史事证经,取上下数千年的历史,条分缕析,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相对应,使读者从相应的史事中

  • 西游真诠

    见《西游记》。

  • 学易举隅

    ① 三卷。元鲍恂撰。恂字仲孚,崇德(今浙江桐乡)人。至元元年(1335)进士,荐为翰林,不就。王祎《造邦勋贤录》说鲍恂在明洪武初曾应召至京师,被授文华殿大学士,辅导东宫太子。但据《明史·吴伯宗传》,则

  • 龙壁山房诗草

    十七卷。《茂陵秋雨词》四卷。清王拯(1815-1876)撰。王拯字定甫,号少鹤,马平(今广西柳州)人,清代文学家。道光年间进士,官至通政使。王拯工古文,能诗,著有《渝斋文抄》、《龙壁山房文集》、《龙壁

  • 河工器具图说

    四卷。清麟庆撰。麟庆,字见亭,满族。内务府镶黄旗人。嘉庆进士。道光时累官江南河道总督。著有《黄运河口古今图说》、《凝香室集》。是书为道光十六年(1836)麟庆任河道总督时所辑。其卷一记修防器具,列旗杆

  • ■崌山人集

    八卷。清汪舸(约公元1736年前后在世)撰。汪舸,字可舟,婺源(今安徽芜湖)人,流寓扬州,生卒年均不详。性不谐俗,偃蹇贫病以殁。舸工诗。本集为舸五十岁以后所作。乾隆庚寅(1770),杭世骏为之序。

  • 郭氏传家易说

    十一卷。郭雍(1091——1187)撰。郭雍,字子和,号白云先生,河南府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兼山先生郭忠孝之子。隐居陕州,乾道年间,旌召不起,赐号冲晦处士。承传父学,于《易》有独到见解,为兼山学派的

  • 茗史

    二卷。明万邦宁撰。万邦宁,奉节(今四川奉节县)人,生卒年均不详。天启壬戌(1622)年间进士。著有《茗史》一书。是书不记茶的采摘、焙造、煎试等各种方法,而是从类书中杂录古今茗事而成。既不够广博,也不深

  • 四如讲稿

    六卷。宋黄仲元(生卒年不详)撰。仲元字善甫,号四如,莆田(今属福建省)人。南宋度宗咸淳七年进士,授国子监主簿不就。宋亡,更名渊,字天叟,号韵乡老人,教授乡里以终,除此书外,还著有《经史辨疑》。《四如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