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续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二百二十卷。清毕沅(1730-1797)撰。沅字秋帆、儴蘅,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湖广总督。通经史及小学、金石、地理,也能诗文。有《灵岩山人文集》、《灵岩山人诗集》,其他著述收入《经训堂丛书》。本书原名《宋元编年》。沅以前人诸《资治通鉴》续作未尽完善,因延请当时学者严长明、程晋芳、邵晋涵、洪亮吉、孙星衍、章学诚等协力,另著此篇。书成于乾隆末年,历时二十余年。包括宋纪一百八十二卷,元纪三十八卷。凡二百三十五万余字。该书以徐乾学《资治通鉴后编》为底本,并博采元代脱脱的《宋史》、《辽史》、《金史》,及明代宋濂等的《元史》和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及叶隆礼《契丹国志》等书,还参考了各家文集、说部一百一十余种,予以剪裁充实。其记事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与《资治通鉴》相衔接,下迄元顺帝至正三十年(1370),较《通鉴后编》多三年。宋纪部分,叙事辽、金、夏与宋并重,对辽、金和宋末史实增补甚多,最称精详。改变了以前诸家详宋而略辽、金之弊病,为贯通宋元基本史实较好的书。惟元纪部分,稍流于简略,通编文字缺乏熔铸,考订亦未尽精审。正文之下,取《通鉴》之例,自撰《考异》辨别史事的虚实和史料的真伪。总体说来,该书取材丰富,铨真条理,叙事详而不芜。此书原经邵晋涵最后审定,据章学诚说,邵氏订正之本未及刊行。毕氏生前书仅刻成一百零三卷,毕氏卒后,因贪污案发而全家被抄,书稿亦乱。嘉庆六年(1801)桐乡冯集梧得其稿本,续刊一百一十七卷,始成全书。故一百零三卷后,卷中凡分年处,都各冠年号,与其前体例不合。本书被收入《资治通鉴汇刻》和《四部备要》,有同治间江苏局本。1957年中华书局出版容肇祖、聂崇歧校勘本,发现书中讹误、遗漏、衍文、颠倒、重复等问题约二千四百条,胜于前刊之本。另有古籍出版社1957年版,中华书局1964年新1版,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影印本。

猜你喜欢

  • 论语梁氏注释

    晋梁觊撰。清马国翰编辑。觊天水人(今甘肃天水)。国子博士。《隋书·经籍志》载晋国子博士梁觊注《论语》十卷。现亡佚。《经典释文》、唐志并同。皇疏引作梁冀,因冀觊音同。马国翰为别于汉跋扈将军梁冀,仍依隋唐

  • 泰安州志

    四卷。清任弘烈原本,邹文郁增修,朱衣点增纂。邹文郁,辽东人,拔贡出身,康熙十年(1671)任泰安州知州。朱衣点,邑人,庠生出身。考泰安州志,创修于明弘治元年(1488)知州胡瑄,再修于万历三十一年(1

  • 新校注古本西厢记

    六卷。明王骥德(?-约1623)撰。骥德字伯良、伯骏,号方诸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骥德精研音律,知名于世,为山阴徐渭弟子,曾为吴江沈璟撰《南曲谱》序,天启四年(1624)毛以燧跋骥德《曲律》称其新

  • 花县志

    四卷,清王永名修,黄士龙、黄虞纂。王永名,字应五,满洲正红旗人,例监,官知县,康熙二十五年(1686)由三水县调任花县知县。此志是诏谕修《一统志》,宪檄郡县修志,知县王永名奉命纂修,于康熙二十六年(1

  • 伤寒辨证

    四卷。清陈尧道(生卒年不详)撰。陈尧道字素中,三原(今属陕西)人。著有《伤寒痘疹辨证》、《痘科辨证》等书。陈氏《伤寒论》详于治外感伤寒病,略于治外感温热病,且仲景“随经施疗,要不外于辨别表里虚实,阴阳

  • 楚辞达

    一卷。清鲁笔(?-约1747)撰。鲁笔,字雁门,号蘸青,一号榆谷,雷州(今广东海康)人。科场屡受挫,遂闭门著书。精六书韵律。有《见南斋诗文集》、《楚辞达》。乾隆年刊本有梁同书序与方城的书后跋。嘉庆刊本

  • 邵武府志

    二十四卷,清张凤孙纂修。张凤孙,华亭(上海松江县)人,曾任邵武府知府。邵武府志传本仅有明万历韩国藩志和清康熙九年汪丽日志。其余皆散失无存。张凤孙任知府后,以韩志多讹谬而汪志则过简,又设局重修,于乾隆三

  • 粤西诗载

    二十五卷。《粤西文载》七十五卷。附《粤西丛载》三十卷。清汪森(1653-1726)编。汪森字晋贤,号碧巢,浙江桐乡人。康熙拔贡。官广西桂林府通判。累迁户部江西司郎中,告归。在官多惠政。少工韵语,与周筼

  • 富国真理

    二卷。英国嘉托玛(1842-1914)撰,英国山雅谷(生卒年不详)上海蔡尔康同译。嘉托玛,英国领事官。1861年为驻华领事馆翻译学生,1872年任驻广州领事馆翻译,1877年任驻上海领事,1889年任

  • 缠子

    一卷。旧本题周缠子(生卒年不详)撰。缠子,不详何人。班固《汉书》、《隋书·经籍志》均未著录该书,唐宋之间,始见征引。由于其书有董无心论难之语,往往又称《董缠子》,盖附见于《董子》书中,非有专书。清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