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老学庵笔记

老学庵笔记

十卷,续笔记二卷。南宋陆游(1125-1210)撰。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工诗词,长于史学,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入蜀记》等。淳熙、绍熙年间,居家读书,遍览古今经史子集和奇文异典,追忆朝野中亲历、亲见、亲闻之事,随手笔录,撰成此书。“老学庵”为陆游斋名,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意。因之,取书名为《老学庵笔记》。所记多轶文旧典及当代史实、名物、典章制度和各种逸闻趣事等,间述掌故,考订诗文,亦搜集民间传说。因生活在宋金对峙时代,于抗金活动记载较多,对南宋帝王奢侈、昏庸和秦桧气焰熏天亦有揭露,记载了秦桧杀岳飞和施全行刺秦桧等事。书中保存了亳州等地纺织技术的发展等经济和科学技术资料。亦记述了考进士糊名法始于真宗等制度和掌故。论诗亦多精辟见解。记载了田登作郡,人不敢言“灯”字,上元放灯时露布民众,“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等史实,为后世所引用。所论时事人物多平允公正,不挟偏见。如,时人多否定王安石,陆游不随波逐流。《四库全书总目》说“其祖陆佃为王安石客,所作《埤雅》,多引《字说》,故于《字说》无贬词,于王安石亦无讥语。而安石龙睛事并述《埤雅》之谬谈,不免曲笔。”其实,《四库全书总目》对王安石存有偏见,陆游当为公允。当然,《老学庵笔记》亦有不足之处,如记杨戬为虾蟆精,钱逊叔落水神救之等一二条,近乎怪异。又记鲜于广题逸居集、曾纯甫对萧鹧巴之类七八事,杂于谐戏。又有,杜甫诗有蔚蓝天字,本言天色,故韩驹承用其语,有“水色天光共蔚蓝”句。陆游乃称蔚蓝为隐语天名。《四库全书总目》考“蔚蓝天名别无所出,惟杜田注引《度人经》”。认为“《度人经》所载三十二天有东方太黄皇曾天,其帝曰郁繿玉明。则是帝名郁繿,非天名蔚蓝。游说反误。”再如,书中记载,“宋初人尚文选,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驿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晖。”《四库全书总目》考证,“驿使寄梅出陆凯诗,昭明所录,实无此作。”认为陆游“记忆偶疏”。《四库全书总目》还认为《老学庵笔记》“不止朱国桢《湧幢小品》所纠游岱之魂一条,不知引路宾王请中宗封禅文。王肯堂《郁冈斋笔尘》所纠记‘诸晁谓婿为借倩之倩’一条,不知出郭璞方言注也。”此书虽有此微瑕,但不以微眚而掩,大部考证谨严,见解精辟,不失为宋人笔记中佼佼者,对于后人研究古史、尤其是宋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此书,陆游生前未刊,死后,其子于绍定六年(1228)将它与陆游的其他遗稿一起刻印。今传本不一,有《稗海》、《津逮秘书》、《学津讨原》、《崇文书局汇刻书》、《宋人小说》等丛书本,宛委山堂《说郛》、商务印书馆《说郛》、《五朝小说》、《旧小说》有节选本,又有民国十五年(1925)商务印书馆铅印本。1979年,由李剑雄、刘德权点校,中华书局重新整理排印出版,是目前最好最为通行版本。

猜你喜欢

  • 白云集

    ① 四卷。元许谦(1270-1337)撰。一名《许白云先生文集》。许谦字益之,金华(今浙江)人。少孤,颖悟异常,稍长即力致于学,受业于金履祥。公卿累荐,不仕。暮年讲学从者千余人。晚年自号白云山人,世称

  • 将略要言

    见《将略要论》。

  • 无上妙道文始真经

    见《关尹子》。

  •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见《宣明论方》。

  • 复初文录

    一卷。清魏繇(生卒年未详。)撰。魏繇有《泳经堂丛书》。此编共文二十六篇。《书鲒埼亭后》一篇,谓方苞撰《万季野墓表》并未叙季野卒于浙东,驳全祖望之误说,颇为明核。又书《曾文正公逸事》、《蒋鹿潭别传》二篇

  • 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

    一卷。明康海(1475-1540)撰。康海字德涵,号对山、浒西山人、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与李梦阳为诗友,常相唱和,并非议先辈。正德初,李梦阳下狱,康海向刘瑾

  • 大易衍说

    五卷数。旧本题元李简撰。卷首有《学易记》之序,但与《学易记》并不是一本书。检验其内容,与清代村塾讲议相类,恐怕是书肆伪托之书,实非李简所撰。朱彝尊《经义考》未载其名,亦可为旁证。《四库总目》列入存目。

  • 毛诗异同评

    ① 一卷。晋孙毓撰,清王谟辑。据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云,孙毓,字休明,北海(今山东潍坊一带)人,晋豫州刺史。《隋书·经籍志》著录晋长沙太守孙毓撰《毛诗异同评》十卷。《经义考》曰,《隋志》别集类有晋

  • 求志斋言草

    三十卷。明陈瀚(约1549前后在世)撰。陈瀚,号龙岳,秀水(今属浙江)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十三年(1534)举人,官至廉州府知府。著有《求志斋言草》。是集凡三十卷。兼载诗文。其词颇质实而微嫌钝置。据

  • 蚕桑简要录

    清饶敦秩(生卒年不详)撰。饶敦秩,东湖(今湖北宜昌市)人。为推广养蚕业,饶敦秩对当时出现的一些有关植桑养蚕的论著认真研究,并将它们分类汇录,挑选通俗易懂并具有实际意义的内容,删去赘言,编成《蚕桑简要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