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考声切韵

考声切韵

一卷。唐张戬撰,清顾震福辑。王国维《天宝韵英陈庭坚韵英张戬考声切韵武玄之韵铨分部考》(《观堂集林》卷八)云:“撰《考声切韵》之张戬,其人见《唐书·宰相世系表》,官至泗州刺史,其弟锡相武后温王,则戬亦伪周时人。然则据今音为韵书实自戬始,故以‘考声’名其书。”另据《旧唐书》卷八五《张文瓘传》知张戬乃贝州武城(今山东武城县西)人,尚著《丧礼纂要》、《古今正字》、《集训》、《文字典说》、《文字释要》等书。《考声切韵》新旧《唐志》不录,似当时流传即不甚广,今日所见者,则仅《慧琳音义》所引数十则而已。王国维氏认为唐人韵书皆祖陆法言,虽部目有增损,次序有移易,要皆以法言为本。然法言之书,用六朝正音,至唐时已稍变易,于是有根据唐时言语以作韵书者,其分部乃不得不与法言大异。其书盖有数种:天宝《韵英》、陈廷坚《韵英》、张戬《考声切韵》、武玄之《韵铨》等是也。唐景审序《慧琳音义》云:古来音反多以旁纽而为双声,始自服虔,元无定旨,吴音与秦音莫辨,清韵与浊韵难明。至如“”与“”为双声,“企”以“智”为叠韵,若斯之类,盖所不取。近有元廷坚《韵英》及张戬《考声切韵》,今之所音,取则于此。是《慧琳音义》全用廷坚及张戬二书,故其反切与六朝以来诸家字书及韵书颇殊。其开卷音《大唐三藏圣教序》“覆载”二字云:上敷务反,见《韵英》,秦音也;诸字书皆敷救反,吴楚之音也。据此则《韵英》《考声切韵》等书反切以当时秦音为据,与陆韵之据南北朝旧音者不同。陆韵所据旧音多存于江左,故唐人谓之吴音,而以当时关中之音为秦音。其后陆韵行而《韵英》一派微,则由音韵之书用于属辞者多,而用以辨声者少也。欲考唐时关中之音,《韵英》、《考声切韵》及《慧琳音义》反切可为主要根据。以是言之,顾氏辑本所存虽少,然此乃唐代北音韵书之仅存者,故断楮残篇亦殊珍贵也。是编刊入《小学钩沈续编》,有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山阳顾氏刊本。

猜你喜欢

  • 洋防说略

    二卷。清徐家干撰。徐家干,字稚荪,江西义宁(今江西修水)人。生卒年不详。官至荆州(今湖北江陵)知府。据本书其自撰《跋语》中知,徐氏早年“从军苗疆”时就已留心舆地山川之学。癸未(1883)冬,服官来鄂,

  • 太清神鉴

    六卷。旧题后周王朴(生卒年不详)撰。王朴,曾事周世宗为枢密使,博学多智,善于用兵作战,通晓阴阳律法。此书专论相法,疑为宋人托名之作。书前有原序一篇,自述作此书宗旨。相法一脉,自古有之,各家之说,或同或

  • 呻吟语

    六卷。明吕坤(见《呻吟语摘》)撰。此书上卷为内篇,下卷为外篇。书中所论涉及到“性命”、“伦理”、“修身”、“问学”、“天地”、“治道”、“人情”等方面,多为应时治世之理。如他在书中认为,道为天下古今公

  • 简籍遗闻

    二卷。明黄溥(生卒年不详)撰。黄溥,鄞县(今属浙江省)人,黄润玉之孙。生平事迹不详。此书以记明代轶闻为主,间及考证古事。如考胡一桂《十七史纂要》第三卷是董鼎之作。张光启《宋鉴节要》、刘定之《宋论》、邱

  • 毛诗古义

    二卷。清惠栋(见《周易述》条)撰。《毛诗古义》博引众家之说,以探求毛诗之古义,如“江之永矣”条,栋据韩诗以为“永”当作“羕”,以此补《尔雅》郭注及《说文》之未及;“于以湘之”条,据韩诗以为“湘”当作“

  • 读易韵考

    七卷。明张献翼撰。献翼字幼举,一字幼于,号百花山人;后更名敉。昆山(今江苏昆山县)人。嘉靖中国子监生,曾为官,后弃官专攻《易》学。尚著《周易纪闻》、《学易标闻》等。此书取《周易》之王肃、李轨、徐邈音注

  • 石隐园未刊稿

    不分卷。明毕自严(1569-1638)撰。自严,-作自谷,字景会,作景曾,淄川(今山东淄博)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至户部尚书,累加太子少保太保。该编是康熙季年(1664年)其孙毕盛鉴重新辑

  • 航海商法

    四卷。英国那丽撰。美国金楷理口译,王德均笔述。是书卷一、卷二叙述经纬度数,卷三叙述航船日记,卷四列有十八种表格。是书提供了航海知识,反映了当时某一领域的科技水平。有江南制造局本。

  • 匏庵遗集

    三卷。清石璜(约公元1684前后在世)撰。石璜,字夏宗,别号匏庵,江苏如皋人,生卒年及生平皆不详。工诗文,本集是其子石等所编,据目录当为五卷,而此本仅为三卷,已佚其二,不是全本。有清通行本。《四库全书

  • 春秋读意

    一卷。明唐枢(见《易修墨守》)撰。作者认为,论《春秋》不当以褒贬看圣人,而应只录其事实,使人自见是非。对前人所谓《春秋》“字字有褒贬”之说有所矫正。今有《木钟台全集再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