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鼎卿先生所著书三种
七卷。清末民国初范寿铭撰。范寿铭字鼎卿,山阴(今属山西省)人。喜金石学,搜罗至广,并详加考证,各为题跋。范寿铭生前未及整理刊印,死后,由顾燮光为之整理而成三种:《循园金石文字跋尾》二卷附《缀学堂河朔碑刻跋尾》一卷(陈汉章撰)、《循园古冢遗文跋尾》六卷、《元氏志录》一卷补遗目录一卷。《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著录题名为《范循园先生所著书三种》。有民国年间会稽顾燮光金佳石好楼石印本。
七卷。清末民国初范寿铭撰。范寿铭字鼎卿,山阴(今属山西省)人。喜金石学,搜罗至广,并详加考证,各为题跋。范寿铭生前未及整理刊印,死后,由顾燮光为之整理而成三种:《循园金石文字跋尾》二卷附《缀学堂河朔碑刻跋尾》一卷(陈汉章撰)、《循园古冢遗文跋尾》六卷、《元氏志录》一卷补遗目录一卷。《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著录题名为《范循园先生所著书三种》。有民国年间会稽顾燮光金佳石好楼石印本。
二卷。宋陈棣(约1150前后)撰。陈棣,字鄂父,青田(今浙江青田县)人。生卒年不详,其生平履历及事迹均不详。仅知其父陈汝锡,字师予,绍兴四年(1134)进士,官至浙东安抚使。陈棣以文任官,曾为桐川椽,
一卷。明刘纯(生卒年不详)撰。刘纯字宗厚一字景厚,为当时名医,咸宁(今陕西西安)人。其父受学于朱震亨。著有《玉机微义》、《医经小学》、《伤寒治例》等书。本书成于永乐六年(1409)。末附有《兰室誓戒》
二卷。春秋时老聃(生卒年不详)撰。老聃,后世尊称为老子,春秋末期人。汉代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中,较为详细的记述了老子的生平。他认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
三篇。续 一篇。清纪大奎(1743-1822)撰。纪大奎,字向辰,号那慎斋。临川(今属江西临川)人。乾隆四十四己亥(1779)举人。曾任昌乐、福山、什邡等知县。撰有《老子约说》三篇,《续》一篇。清人研
见《亢仓子》。
三卷。南宋陈显微(生卒年不详)撰。陈显微,字宗道,号抱一子。淮阳(今河南省)人,临安佑圣观道士。撰有《周易参同契解》、《玄圣篇》、《显微卮言》、《神仙养生秘术》、《文始真经言外旨》等。前人研究《周易参
六卷。刻者不著姓名。卷首有“得将斋法帖”卷次等,卷尾有“皇庆二年”(1314)摹勒等字样,均为篆书。“皇庆”是元代仁宗的年号,而丛帖盛刻于宋代,元代极少;况该帖所选书迹皆明代各帖中所有,而明帖中常见误
三卷。钤 一卷。清钱大昕(1728一1804)撰,大昕字晓徵,又字辛楣,号竹汀,江苏嘉定人。乾隆进士,累官少詹事,督学广东,丁艰归,不复出。历主钟山、娄东、紫阳书院。精研群籍,于经史文义、音韵、训诂、
八卷。朝鲜尹拯撰。尹拯生卒年未详,字子仁,号明斋,坡平人。此书为尹拯平日与朋友、门人讨论礼制的言论,由门人汇集成编。其书体例大体依金长生《疑礼问解》。全书以《家礼》为主,凡问辞出于《家礼》的只称某条某
①二十卷。明孟楠修,蒋奇鎛纂。孟楠字伯茂,河北大名府浚县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三十一年(1603)任乐安知县。蒋奇鎛,邑人。乐安志,创修于明成化间知县沈清;一修嘉靖二十五年(1546)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