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草庐说经三种

草庐说经三种

四卷。清诸锦撰。诸锦,生卒年不详,字襄七,别字草庐,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雍正间进士,官金华府教授,乾隆初举鸿博,授编修,迁赞善(东宫之官)。诸锦长于词章,诗法黄庭坚、陈师道。兼治经学。《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大抵诸氏之学,长于诠次,而短于训诂。仍不脱清代文人撰述之习是也。”此书收录诸氏经学著述三种。研究《诗经》的则有《毛诗说》。汉代以后,学者治《诗》一依毛传、郑笺,于《诗》义不敢有所发明。宋朱熹《诗集传》对汉以来被人信而不疑的《毛诗序》作了总的批判,基本摒弃了《毛诗序》中的陈腐观点,博采《毛传》、《郑笺》及三家诗义之长,颇多新见解。但是,《诗集传》解诗,杂有道家偏见,甚至把《诗经》中涉及爱情的24篇作品斥之为“男女淫佚”之诗。另外,朱子说《诗》也有疏忽之处。如《邶风·柏舟》称“妇人不得于失,故以柏舟自比。”其说与《小序》同。后作者注《孟子》又云《柏舟》乃“仁人不遇之作”。可见前后抵牾如此。况且书中也时有穿凿之处。诸锦此书采用苏辙《诗集传》之体例,全宗《诗小序》,先佐证而后发挥其说,言简意赅,确实有推排异说之功。《夏小正》本《大戴礼记》中的一篇,后戴德为之作传,才独立成篇。它记载古代每月的物候。宋傅松卿著《夏小正戴氏传》,其体例首列正文,次列传于后。并附注释和己见。诸锦精选戴氏、傅氏及清代各家之说,加之己见,作《夏小正诂》。《仪礼》全书十七篇,有燕礼、聘礼、公食大夫礼等诸礼而无飨礼。诸锦根据《周礼》有关大宴宾客的记载,依次罗列、然后取传注中的有关条文相考释、作《飨礼补止》,以补《仪礼》之缺。《草庐经说三种》为诸氏门人嘉兴徐士凤书,刻写很工整。目录:《毛诗说》二卷、《夏小正诂》一卷、《飨礼补止》一卷。有清乾隆间绛跗阁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谏垣奏草

    四卷。明毛宪撰。毛宪字式之,别号古庵。正德进士,官给事中。有《古庵文集》。毛宪在谏垣共八年,所上共三十一疏,集前有乡试策一篇,《谏垣奏草》在《古庵文集》外单独刊行。

  • 纬萧草堂诗

    六卷。清宋至(1656-1725)撰。宋至字山言,晚号方庵。商丘(今河南商丘)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官翰林院编修,督学浙江、工诗。宋至为吏部尚书宋荦之子,承有家学,兼得王士祯之传。《四库全

  • 逸语

    八卷。明贺隆撰。隆字汝隆,别号逸庵,浙江永嘉人。贺氏爱好典籍,以其心得撰为此书,弘治年间由其子贺倍刊行。作者自序称,黄钟为万事之本根:黄钟为十二律之始,而十二律又所以调阴阳,制声乐;其他如度量权衡亦由

  • 江南闻见录

    一卷。(明末清初)不著撰人。此书逐日记顺治二年(1645)南京迎降前后二十日间事。首记弘光帝潜行出城,不知所往,城中混乱,马士英出逃,赵城忻迎降,献太子于豫王多铎,又记寻到弘光,豫王设宴,嘲笑之语。书

  • 兰叶笔存

    无卷数。明释以本(生卒年不详)撰。释以本,字以轩,别号亦已,又号师岳叟,苏州(今江苏苏州市)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据书中所载天启四年董其昌所记玉玺事,则可推断释以本当在董其昌之后。书中又称:先生每书竟,

  • 吕公实政录

    七卷。一名吕新吾先生实政录。明吕坤(详见《四礼疑》条)撰。此书,所载均为吕坤历官条约之类。第一卷为明职,第二卷至第四卷为民务,第五卷为乡甲约,均是吕坤任山西巡抚时所作。第六卷为狱政,第七卷为宪约,是吕

  • 仪卫轩文集

    十二卷。《外集》一卷。《附录》一卷。《诗集》五卷。《遗书》三卷。清方东树(1772-1851)撰。方东树,字植之,安徽桐城人。主治经史。受学于姚鼐,为桐城派作家,以反汉学为旗帜,极力宣扬程朱理学。曾谓

  • 云翁自订年谱

    一卷。清王楚堂(1770-1839)自编。楚堂字授方,号云榭,晚年自号云翁,浙江仁和人。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历任甘肃罗平知县,宁夏同知,福州、邵武、泉州知府,云南布政使,大理寺卿,仓均侍郎等官

  •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见《先醒斋广笔记》。

  • 易测

    十卷。明曾朝节(1535-1604)撰。朝节字植斋,湖南临武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该书取王弼《注》、孔颖达《疏》、程子《传》、朱子《本义》及杨氏《易传》之说,参互考订,解释上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