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菌阁琐谈

菌阁琐谈

一卷。清沈曾植(1851-1922)撰。沈曾植字子培,别号乙盦,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总理衙门章京。著有《蒙古源流笺证》、《元秘史笺证》、《海日楼诗》、《寐叟乙卯稿》、《曼陀罗词》、《海日楼丛札》、《海日楼题跋》、《〈稼轩词集〉小笺》;编有《西江诗派韩饶二集》、《校注元亲征录》。本书为其杂记论词之作。评论《艺苑卮言》、《花草蒙拾》、《南州草堂词话》、《词绎》、《词衷》、《词荃》诸书,大致平允。谓清初诸公,不能划《花间》《草堂》界限,其说甚是。驳《卮言》、《花间》促碎之说云:“促碎正是唐余本色,五代之词促碎,北宋盛时啴缓,皆缘燕乐音节蜕变而然。即其词,可悬想其缠拍,花间之促碎,羯鼓之白雨点也。乐章之啴缓,玉笛之迟其声以媚之也。庆历以前,可以追想唐时乐句,美成不伐以后,则大晟功令,日趋平整矣。”其言亦颇精确。有《词话丛编》本。

猜你喜欢

  • 词余丛话

    三卷。清杨恩寿(约1862年前后在世)撰。杨恩寿字蓬海,湖南长沙人。有《麻滩驿》等传奇六种。《词余丛话》之卷一为“原律”,仅十几页,论述有关声律的常识。卷二为“原文”,摘录曲文,并对其进行品评,亦间作

  • 榕村讲授

    三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观象》)编。此书分为三编,每编为一卷。上编载周、张、二程、朱子所作之文;中编收董仲舒、扬雄、王通、韩愈、邵子、胡宏所作;下编收贾谊、匡衡、刘向、谷永、刘歆、班固、诸葛亮、欧阳

  • 江北运程

    四十卷。清董恂撰,董恂,原名醇,以避同治载淳字而改名恂。江苏甘泉县人,道光进士。官至顺天府尹、户部尚书。是书为董醇任顺天府尹时所汇辑。首为恂自序。是书前二十卷,为自京师大通桥达通惠河经直隶山东两省境至

  • 望江县志

    八卷。清郑交泰等修,曹京等纂。郑交泰,字补堂,广东香山人,贡生,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来任望江知县。曹京,邑人。望江县志,创始于明正统间,其后叠经纂辑,至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邑人沈镐更重修

  • 考古类编

    十二卷。清柴绍炳(生卒年不详)撰。柴绍炳著有《古韵通》。此书分三十三门。凡是有关典章制度,都摘录其指要,串联成篇。书中自序谓取便童蒙,比于《小学绀珠》之类,盖为举业后场设也。原名《通考纂要》。雍正甲辰

  • 四然斋集

    十卷。明黄体元(约1619年前后在世)撰。黄体元,字长卿。湖北谷城人。生卒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此书为体元所自编。凡十卷取中和集身心世事谓之四缘,委身寂然,委心洞然

  • 钦定大清会典

    一百卷。亦称《清会典》,清奉敕官修。康熙三十五年(1694)初修。雍正五年(1727)续修。这两次编撰是依《明会典》的体例,将事例分散于各条之下。乾隆十二年(1749)始命《会典》与《事例》各修一书,

  • 重修胶州志

    四十卷。清张同声修,李图等纂。张同声字振之,安徽桐城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任胶州知州。李图字少白,一字少伯,山东掖县人,清代后期山东著名的方志学家。曾任胶西书院山长,济南泺源书院主讲。山东博兴县

  • 金石遗文录

    十卷。清陈奕禧撰。陈奕禧(1648-1709),字六谦,号香泉,海宁(今属浙江省)人。由贡生官至南安府(今属江西省)知府。陈奕禧长于书法。他就其所得金石,采录其文,编辑成书。王士祯称陈奕禧收藏秦汉唐宋

  • 西园

    西园老树摇清秋,画船载酒芳华游。登山临水祛烦忧,物色无端生暮愁。百年此地旃车发,易水迢迢雁行没。梁门回望绣成堆,满面黄沙哭燕月。荧荧一炬殊可怜,膏血再变为灰烟。富贵已经春梦后,典刑犹见靖康前。当时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