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蒲圻县志

蒲圻县志

①十卷,清劳光泰修,但傅熺纂。劳光泰,广东南海人,进士,官蒲圻知县。但傅熺,本县人,道光十四年(1834)优贡。乾隆三年(1738)王云翔续修县志,六十余年,其间兴废盛衰,几经迁变,不广集重修,将沉沦散轶。道光间劳光泰开馆局,延但傅熺等考文征献,补葺增新。前志已详载存之不增,前志未备补而不没其实,志成于道光十六年(1836)。十纲,四十四目。览选举沿革等志,知政治兴废,乡里沟洫等志,知人事勤惰,赋役祠祭等志,知民俗淳朴,名宦人物艺文等志,知声名文物盛衰,此书纲目少于前志,但一邑之典章事迹,概括无遗。惟城郭、公署、仓廒、驿站、普济、育婴、义坟、灾异等类,附职官志中,似觉不当,不如前志别建置一门。② 八卷,清顾际熙、郑庆华修,文元音、张坟龄等纂。顾际熙,字鹿苹,直隶祁州(今河北)人,官蒲圻知县。郑庆华,广西桂林举人,继任蒲圻知县。县志自道光十六年(1836)劳光泰续修后,距同治五年(1879)已五十余年。时兵燹初平,旧志散佚,顾际熙莅任,延邑人文元音等,从事纂修,搜求旧志。县志自明宣德至清道光续修者不乏其人,但传本绝少。间有存者,或残缺不全,或简略不详,不足以考实征信。仅康熙十二年(1673)张圻隆与乾隆三年(1738)王云翔所修二志,较为完善,为劳志所不及。文元音等以张、王二志为根据,远稽故实,博采近闻,编辑成书。始于同治四年(1865),五年(1866)刻印。其疆域、政典等类,仿张志;人物、艺文类,仿王志。图考则加详,县境有图,县治有图,蒲圻四乡各以图名,自白莪图至官桥图共二十一图。凡古昔贤达钓游故址,名流吟咏篇章,无不详加选择,附列于后。

猜你喜欢

  • 榘庵集

    十五卷。元同恕(1254-1331)撰。同恕字宽甫。其先太原人,后徙于奉元(今属陕西)。至元间授国子司业,辞不拜。延祐六年(1319)立皇太子,召恕为奉议大夫。卒赠翰林直学士,封京兆郡侯,谥文贞。此集

  • 尺牍嘤鸣集

    十二卷。清王相(生卒年不详)编辑。王相,字晋升,临川(今江西豫章)人,此集为明末清初书信总集,成于清康熙四十八(1709)年,选录明末清初人的书信,分十二大类,下分四十三小类。入选之作大都轻佻纤巧,受

  • 玉烟堂董帖

    四卷。明陈元瑞(生卒年不详)汇刻董其昌书。陈元瑞,生平不详。除此帖外,陈氏还刻有二十四卷的《玉烟堂摹古法帖》。该帖专刻董氏书迹,共有四卷,其中第一卷有《阿弥陀经》、《自叙》、《天台赋》、《洛神赋》,第

  • 河上易注

    十卷。清黎世序撰。世序初名承惠,号湛溪,河南罗山人,嘉庆进士,官至南河总督,为一代治河名家,卒谥襄勤。《河上易注》概为其治河时所著。此书以义理与象数并重,认为程传本义空演义理不求象数,不足取。其欲融汉

  • 五经堂文集

    五卷。清范鄗鼎(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范鄗鼎字彪西。山西洪洞人。生平详见《理学备考》(辞目)。康熙六年(1667)进士,养母不仕,闭门读书。阐明绛州辛全之学,与应伪谦、李颙以理学著称。设立希贤书院

  • 月湖剩稿

    一卷。清王梁(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王梁字不详,震泽(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有《读画录》(已著录)。是集为其文集,仅收文二十四篇。其中又多小品,有明季山人之遗风。收入《四库全书总

  • 白华绛柎阁诗集

    十卷。清李慈铭(1830-1894)撰。李慈铭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字伯,号莼客。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至掌山西道监察御史。他承袭乾嘉汉学余风,广治经史,极有成就。更兼

  • 洪氏集验方

    五卷。宋洪遵(1120-1174)撰。洪遵,字景严,鄱阳(今属江西省)人,官至资政殿学士。博学多通,明医理。此书成于宋乾道六年(1170),书中辑入作者生平所用有效之方,或流传效验之方,共169首。卷

  • 明疏议辑略

    三十七卷。张瀚撰。张瀚(1511-1593),明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子文,号元洲。嘉靖进士。由南京工部主事,出知庐州府、大名府。历陕西左布政使、刑部右侍郎、兵部侍郎。隆庆时总督两广军务,改抚陕西、

  • 左传杜解补正

    三卷。顾炎武(1613-1682)撰。顾炎武又名顾绛,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佣,昆山(今属江苏)人,清初著名思想家、大学者,与王夫之、黄宗羲并称为清初三大家。顾炎武为明末诸生,性耿介绝,与同乡归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