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小戴礼卢植注日记

读小戴礼卢植注日记

不分卷。清蒋元庆撰。蒋氏生卒年不详。元庆字子蕃。常熟县(今江苏省南部)人,优廪生。此书也是《学古堂日记》之一种,约有一万六七千字,大旨在于疏通证明卢注之精确可从。如《檀弓》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卢注认为畏者兵刃所杀,郑注引《论语》子畏于匡,陈氏《集说》因指为畏惧而死,元庆则根据班氏《白虎通》、王肃《圣证论》等,证明畏者实为兵刃所杀,驳斥后人望文生义的错误。又《檀弓》君子嫡长殇车三乘,公之庶长殇车一乘,大夫之嫡长殇车一乘。卢注认为遣车亦中从下,孔疏则认为遣车亦中从上。元庆根据《檀弓》上篇《曾子问》篇诸文,证明用塈周者无遣车,塈周既中从下,知遣车亦中从下,驳斥孔疏为臆解。又《王制》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卢注认为皆养庶人之老,孔疏认为郑义不正确,元庆则根据《周官》大司徒养老郑注,证明卢义并非不可通。以上几条都足以订正注疏之过失。其他如卢注认为汉文帝令博士诸生作《王制》,孙志祖《读书脞录》、臧庸《拜经日记》都认为文帝之《王制》并非《礼记》之《王制》,卢氏大概因为书名偶同而误牵合。唐章怀太子就怀疑文帝时未曾有博士,元庆则征引群书,以祛诸人之疑。又《月令》命有司大傩。卢注所以逐衰而迎新,元庆根据《说文》,认为衰之本字应当写作。象这类情况,也的确足以证成卢注,不愧是卢氏功臣。如《月令》以大牢祠于高禖。卢氏认为高禖之神,处在明显之处,因而称为“高”,这里把“高”解释为“明显”,正确无疑。其说大概与蔡邕相同。王引之《经义述闻》据高诱《吕览》注,认为“高”是“郊”之假借字,“高禖”就是“郊禖”,讥刺蔡卢之说都不正确,其实的确精当,而元庆一定想要曲为之说,认为卢注处在明显之处,本来指“郊”而言,断然不可误驳,这也未免阿其所好。此书有学古堂日记本。

猜你喜欢

  • 养蒙集

    十卷。元张伯淳(1242-1302)撰。伯淳字师道。崇德(今属浙江)人。宋末举童子科。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授杭州路教授,大德中拜翰林侍讲学士。著有《养蒙集》。此集又称《养蒙先生文集》。乃其子张

  • 周易观彖疑问

    二卷。大传章旨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前面只署“上谷手授”,不知是谁,也不详其时代。其书于六十四卦各为总说《大传》章旨,于各章也总为疏解,都没有什么奥义。《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张燕公集

    二十五卷。唐张说(667-731)撰。张说字连济,又一字说之,号燕许大手笔,原籍河东(山西永济),后迁居洛阳。文学家、学者,官至唐大臣。张说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三十年。于唐玄宗朝倡导开馆置学士,广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

    一卷。姚秦释僧肇撰。释僧肇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注》条。对该经注的真实性,到目前为止,见载史书有两种看法:其一,《大唐内典录》和日本释敬雄序均“不云有金刚经注之作。考其文字,则十之七八与天台释智之

  • 春秋女谱

    不分卷。清常茂徕(详见《增订春秋世族源流图考》)撰。茂徕先撰《增订春秋世族源流图考》六卷,又鉴于各国君王卿大夫皆有谱系,王后及诸侯夫人、妃妾、子女及各国诸臣的妻妾子女姊妹姻娅等若无谱以维系,不免仍有遗

  • 种竹斋闺秀联珠集

    四卷。清王琼编。王琼生卒年不详,字碧云,晚年号爱兰老人,江苏丹徒人(今镇江),王豫之妹,清代文学家。著有《爱兰轩集》、《爱兰诗话》、《爱兰书屋正续集》五卷、《曲江亭唱和集》一卷、《同音集》二卷。王琼与

  • 梦蕉诗话

    二卷。明游潜(约1515年前后在世)撰。游潜生平详见《博物志补》辞目。是书为明代论诗著作,其内容大多作者读诗之感受,诗论主张不多。但其主张诗应别于经、史,反对以理作诗,应属卓见。然所论诸诗,明人居其大

  • 蓼花词

    一卷。清余光耿撰。光耿字介遵,一字觐文,安徽婺人。生卒年不详。著有《一溉堂诗集》等。光耿父懋衡,于明末遭党祸。光耿少时孤苦,故多有感慨。是集中《满江红》诸作,多思亲忆弟,情感动人。集以“蓼花”为名,取

  • 淮南子正误

    十二卷。清陈昌齐(1743-1820)撰。昌齐校订诸子,有《秋正误》、《刘子正误》等,而其中尤以《淮南子正误》为最详。昌齐校订《淮南子》,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以版本校者。如《俶真训》“莫先见其

  • 论语正义

    二十三卷。清刘宝楠(1791-1855)撰。宝楠字楚桢,江苏宝应人。著有《释谷》四卷、《汉石例》六卷、《宝应图经》六卷、《胜朝殉扬录》三卷、《文安隄工录》六卷、《愈愚录》、《清芬集》十卷、《宝应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