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道斋集
十卷。清陈万策(1667-1734)撰。陈万策,安溪(今福建安溪)人,后迁居晋江,字对初(一字谦季),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万策精研算术,久与李光地、梅文鼎交游,多得他们指教。其平生诗文,多散佚不收,本集由其子编辑成帙。是集有文集六卷,诗集四卷。其中如《西洋算法异同论》颇能究其所以然;有一定历史价值。另,文中又记有李光地、施琅传等轶闻旧事,可资研究补充。其诗平平,可以不论。有乾隆八年(1743)初刻本。《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十卷。清陈万策(1667-1734)撰。陈万策,安溪(今福建安溪)人,后迁居晋江,字对初(一字谦季),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万策精研算术,久与李光地、梅文鼎交游,多得他们指教。其平生诗文,多散佚不收,本集由其子编辑成帙。是集有文集六卷,诗集四卷。其中如《西洋算法异同论》颇能究其所以然;有一定历史价值。另,文中又记有李光地、施琅传等轶闻旧事,可资研究补充。其诗平平,可以不论。有乾隆八年(1743)初刻本。《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十二册。清陶澍等主编。陶澍(1779-1839),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进士。历官监察御史、按察使。道光三年(1833)授安徽巡抚。五年,因洪泽湖决口,漕运阻浅,特调任江苏巡抚,亲自至上海主
十六卷。无编者姓氏。《明史·艺文志》及《中国丛书综录》均著录为明邝璠撰。但据近人研究认为,此书并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邝璠,字廷瑞,生平事迹不详。此书本属农书类,但由于书中所记内容“旁及祈福、择日及诸格
二卷。清末袁祖志(生卒年不详)辑。祖志,江苏上元人,袁枚曾孙,官上海知县,殉刘丽川之难。该书记吴可读尸谏始末。穆宗崩,无子,论序本有当立者,然两宫太后舍之而别立德宗,可读以为未合祖制,故以死谏。现有光
四十二卷。清龙体刚撰。龙体刚号铁芝,永新人。《半窗史略》是一部用于民间学校的启蒙课本,无关考据。该书系作者收辑历朝史事,分别编撰成歌谣,每首歌谣再用通俗简明的文字略述史事将之连贯起来。前三十八卷记从上
四卷。明陈士元(生卒年不详)撰。陈士元字心叔。应城(今属湖北)人。嘉靖年进士。官至泺州知州。著有《易象钩解》、《五经异文》、《孟子杂记》、《古俗字略》、《梦林元解》、《姓汇》、《姓觿》等。是书所录,上
一卷。原题周黔娄先生(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黔娄先生,战国时齐人。据《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黔娄子》四篇,题下注称黔娄先生:“齐隐士,守道不诎,威王之下。”又据皇甫谧《高士传》记载,黔娄先生
①六卷。清陈乔枞(1809-1868)撰。乔枞,字朴园,一字树滋,寿棋之子,清代闽县(今福建省闽侯县)人。道光间举人,曾任江西袁州,临江,抚州知府,以经术饬吏治,居官有声。同治七年(1868)卒于官。
五十卷。宋袁说友(1140-1204)编。说友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福建建瓯)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官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后罢相,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著有《东塘集》。《成都文类》原题
一卷。清黄奭辑。刘向《孝子传》、《隋唐志》皆不著录。《法苑珠林·忠孝篇》把郭巨、丁兰、董永、大舜四事并称为刘向《孝子传》。黄奭所辑仅存大舜、董永、郭巨三事。《隋志》载晋辅国将军萧广济撰《孝子传》十卷,
二卷。清汪献玗撰辑。汪献玗,生卒年与事迹均不详,字彦石,长州(今苏州)人。致力于经学,曾师事于陈奂。《夏书·禹贡》为我国最早较为完整、系统的古代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著作。不过向以真伪相杂,难以判定。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