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迟悔斋经说

迟悔斋经说

一卷。清曹肃孙(1795-?)撰。肃孙字伯绳,河南洛阳(今洛阳市)人。幼承家学,工文章,而穷于遇,应乡试十几次均名落孙山,晚年司铎于乡里。除此书外,还著有《迟悔斋文钞》、《迟悔斋杂著》等。本书为肃孙说经文章,但较多穿凿。如解释《论语》“其为人也孝悌”章,认为“君子”指的是在上的卿和士大夫,才有知人论世的见识。但仔细玩味这一章的语意,是引“君子务本”作为结束,这是泛指在官的而言,一定说只是卿、士大夫,就太过拘泥了。又说“巧言令色”章,其句读为“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这两句是举左氏心迹以明之,下句“某亦耻之”,是暗比老彭的意思,这种说法也太牵强。本书一再谈到义法,如说“看书先辨义法,次辨章句读。下句‘某亦耻之’,此义法也”。在《烛之武退秦师》中又说:“读古人文字,不但当究其义法,尤当辨其真伪”,那么真伪似乎就可在义法中求得了。这样看来,“义法”二字,似乎得自方苞,但方望溪之说是为文章而设,不知肃孙所谓的“义法”是指古人的“义例”还是指古人的“文法”?总体看来,本书用力颇多,而见识较差。恐怕是肃孙读书太少,对汉宋两家治学家法,都未能窥其门径,因此在经义方面,所议论的地方均似乎未得要领,其短处正在一“陋”字。有家刻本,《洛阳曹氏丛书》本。

猜你喜欢

  • 中庸解

    一卷。清牛运震(详见《论语随笔》)撰。是书大旨与《大学解》相同,也用三大支之说,只诂义处,名理络绎。如谓知性,则知《中庸》所自来;知道,则知《中庸》所在;知教,则知《中庸》所由成。又谓率字不是用力字,

  • 学易讨原

    一卷。清姚文田撰。文田字秋农,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嘉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僖。此书共12则,据其自序云,此书作于由闽至粤的途中,“途中孤寂无事,因忆昔年学易而似有得者,分条诠次,每抵逆旅,则索

  • 泽州志

    十八卷。明傅淑训修,阎期寿等纂,郑际明等续修。傅淑训详见《平阳府志》。阎期寿,泽州人。郑际明,河南商丘人。其志修于明隆庆顾显仁,唯述说过简,疏漏甚多,未可视为定本。此志为万历三十五年(1607)修,三

  • 诸子拔萃

    八卷。明李云翔(生卒年不详)编。李云翔,字为霖,江都(今江苏省江都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成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取坊本《诸子汇函》割裂其文,分为二十六类,其杜撰之诸子名目,则一仍其旧。古今

  • 庄子解

    ① 三卷。清吴世尚撰。吴世尚,贵池(今属安徽省)人,其人生平事迹均不详。作有《庄子解》一书。此书成于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其书只收《庄子》内七篇。其要旨是引《庄子》而附之儒家。观其目录后附记,

  • 隶八分考

    一卷。清顾蔼吉撰。参见《隶辨》。是书讨论隶与八分之辨,旨在澄清这个自来聚讼不休的问题。顾氏取《说文序》、《汉书·艺文志》、《后汉书·儒林传》、《晋书·卫恒传》、《四体书势》、《唐六典》、张怀瓘《书断》

  • 诗经乐谱乐律正俗

    三十一卷。乾隆五十三年(1788)奉敕撰。《诗经乐谱》三十卷,乾隆命皇子暨乐部诸臣,据文义以定宫调,援古证今,亲加指示。而于永言之徵旨,御定为一字一音,合于大音希声之义。并遵《律吕正义》体例,分列八音

  • 滕王阁续集

    十九卷。明李嗣京(约1642前后在世)编。李嗣京,江苏扬州人。生卒年不详。崇祯元年(1628)进士。官南昌府推官。巡抚谢学龙嘱其取明中叶以后滕王阁中赋咏,编成此集。盖以续正德中董遵所辑。《四库全书》列

  • 广广文选

    二十三卷。明周应治(生卒年不详)编。周应治字君衡,鄞(今浙江宁波)人。万历进士。官观察使。著有《霞外麈谈》。嘉靖中,刘节尝编《广文选》。此书步其后尘,拾其所遗,故曰《广广文选》。《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 韵府古篆汇选

    五卷。清陈策撰。陈策字嘉谋,钱塘(今浙江余杭县)人。尚著《篆文纂要》。是书分韵依《洪武正韵》七十六部之数,上下平总为二十二部,上去各为二十二部,入声十部。每韵之下,以《说文》小篆为主,附以古文籀文钟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