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释名疏证

释名疏证

八卷。清江声为毕沅撰,署毕沅名。江声(1721-1799)字涛,后更字叔沄,晚年号艮庭,学者称艮庭先生。元和(今江苏吴县)人。师事惠栋。精《古文尚书》、《说文》之学。一生不事科举业,晚年赐六品顶戴。尚著《尚书集注音疏》十二卷、《六书浅说》一卷、《论语俟质》三卷等。毕沅(1730-1797)字湘衡,一作缃衡,或作纕蘅;一字弇庵,或作弇山;号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县)人。从沈德潜、惠栋游。乾隆十八年(1753年)举人,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历官陕西巡抚、湖广总督、兵部尚书等职。吏治之余,究心经史。书室名经训堂。著《墨子校注》十六卷等多种。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补逸》卷七曰:“秋帆以《释名》二十七篇,俗本流传,鲁鱼豕亥,学者不察,转生驳议,因取经传子史有与是书相表里者,援引以为证佐,又取唐宋人诸书有引及是书者,荟萃以相雠校。表其异同,正其舛谬。并益以《释名补遗》及《续》焉。其于刘氏之书,校核精审,诚为善本,自此学者易以循诵。惟所为疏证太略,前不及戴东原(震)《方言疏证》,后不及王怀祖(念孙)《广雅疏证》之详耳。又此编既成,江叔沄(声)拟以篆书付刻,秋帆欲仍昔贤之旧观,示来者以易晓,故依前隶写。其后复加删改,始俾以篆文写刊一本,然不若仍以隶写之为得也。前载成国原序,及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秋帆疏证序。卷首题曰:汉征士北海刘熙撰。秋帆序中考证成国为汉末人云。”是书有《经训堂丛书》篆书、正书两本,广州书局有重刻本。二种文本并附《释名补遗》及《续释名》各一卷。正书本中毕氏序作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序称:“暇日取群经及《汉书》注、唐宋类书、道释二藏较之,表其异同,是正缺失,又益以《补遗》及《续释名》二卷。凡三阅岁而成。复属吴县江君声审正之“云云。篆书本中毕氏序作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序称:“《释名疏证》刊印寄归,属江君声审正其字,江君谓必用篆文字乃克正,请手录之,别刊一本。余时依违未许,既而覆视所刻,辄复删改,适江君又以书请,遂以删改定本属之钞写。并述前序未尽之意,复为序以诒之”云云。然则篆文之本乃其定本,与正书之本稍有不同也。所附《补遗》辑录群书所征引而为今本《释名》所无者,所辑《释爵位》,今本阙。《续释名》有《释律吕》、《释五声》两篇,为续广刘熙原书者,体例仿杭世骏《续方言》。

猜你喜欢

  • 甫里集

    二十卷。唐陆龟蒙(?-881)撰。陆龟蒙生平见《笠译丛书》(辞目)。他一生著作颇富,其载于《笠译丛书》者卷帙无多。即《松陵集》亦仅倡和之作,不为赅备。宋宝祐间,叶茵始搜采诸书,得遗篇一百七十一首,合二

  • 观象居诗钞

    二卷。清陈兰瑞(1790?-?)撰。兰瑞字小石,祖籍江西新城。系陈用光之子。承家学,于经史古文皆殚鹜颛精,研思入眇。然其身体瘦弱多病,有喘哮症,冬春尤剧。顾眈吟不辍,投赠唱和之事,往来无虚日。兰瑞既殁

  • 女教经传通纂

    二卷。清代任启运(1670-1707)撰。任启运见《周易洗心》条。此书是一部约束封建时代妇女的一部礼教规范,摘录诸家经传及《女诫》、《女训》、《女史箴》等书中有关内容,仿朱熹《小学》体例,分“立教”、

  • 高忠宪公事实

    不分卷。明高世儒、高世学、高世宁编,三人俱明末高攀龙之子。此书记其父事迹。首为崇祯元年诰命及三年谕祭文,以下依次为礼部祭文,祭品清单、工部发给造坟工料价目、国史本传、小传、遗墨、文震孟等人跋、朱国桢所

  • 六礼疑辑

    三十三卷。(前集十五卷、后集十二卷、别集六卷。)未著明编者。本书选取冠、婚、丧、祭、乡饮酒、士相见等《仪礼》的六礼,综合诸家论述及朝鲜近俗,辨析疑难,以实用为目的撰成此书。书分前、后、别集。前集、后集

  • 倪高士年谱

    一卷。清沈世良编著。世良字伯眉,广东番禺(今广州)人,诸生,选授韶府教授。该书记元末大画家倪瓒事迹。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以倪云林名世。此谱搜采广博,考证亦详。至其荟萃之富,可视作云林画史。卷首有其子

  • 松风余韵

    五十一卷。清姚宏绪(约1704前后在世)编。姚宏绪号听岩,娄县(今江苏昆山县)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官翰林院检讨。辑有《松风余韵》。是集凡五十一卷。所选上自六朝,下迄明代,凡云间诸人之以全集

  • 祁门县志

    ①三十六卷,首一卷,清王让修,桂超万纂。王让,字涧东,河南新郑县人,道光二年(1822)来任祁门知县,旋去,五年复来任。道光五年(1825),安徽巡抚陶澍倡修安徽通志,檄各郡邑修志以陈,时祁门县知县王

  • 赤水玄珠全集

    见《赤水元珠》。

  • 伤寒缵论 绪论

    各二卷。清张璐(详见《张氏医通》)撰。张氏博览《伤寒论》诸家注本,认为喻昌《尚论篇》、方有执《伤寒论条辨》等书颇得要领,遂以二书注释为主,参以己见,取张机《伤寒论》重分其例,撰成《伤寒缵论》二卷。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