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金匮玉函经二注 附十药神书

金匮玉函经二注 附十药神书

金匮玉函经二注》二十二卷,《十药神书》一卷。清周扬俊(生卒年不详)撰。周扬俊字禹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年即攻举业,耽于儒学,屡试不第,年近四十始学医,钻研仲景之学十余年,终为当时名医。康熙十年(1671)至京师,为王公所重。著有《温热暑疫全书》、《伤寒论三注》等书。周氏认为赵以德《金匮要略衍义》一书,理明学博,意周虑审。但文字比较古奥,注释不全,遂以赵氏之书为蓝本予以补注其阙,取名为“二注。”此书成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共约十三万九千字。书中自“脏腑经络先后病”始,至“妇人杂篇”止,每卷一篇,后附补方二十一首。周氏书中所补内容,自称大半取自喻嘉言之说。周氏主《内经》理论,对仲景立论制方,阐述较详,为研究《金匮要略》的重要注本。《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著录本为道光年间重刻本,后附《十药神书》。《十药神书》,元葛可久(1305-1353)撰。葛可久名乾孙,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其父葛应雷以医名于世。葛氏能文善武,但屡试不第,乃继承父业,行医三十余年,治病多有奇效,尤以治虚损证著名,医名与朱丹溪相埒。相传葛氏与朱丹溪交谊甚厚,曾共同会诊病人。葛氏精于针刺术,《异林》曾载其针狂犬及瘫疾验案。又精于用药,《霏雪录》记载,葛氏炒大黄过焦,便全部弃去不用,可见其用药审慎。凡病家求治,不问贵贱皆往,且常资助贫病。著有《医学启蒙》、《经络十二论》等书,今不传。本书为治疗肺痨专著,仅列良方十首,为十灰散、花蕊石散、独参汤、保和汤、保真汤、太平丸、沉香消化丸、润肺膏、白凤膏、补髓丹。方后详论组成、药量、服法、辨证加减用药,附有方歌与加减歌。阐述了证的分型与方的分类。为治疗肺痨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法则。明清以来,引用此书者甚多。清叶桂等人奉为秘本,凡治吐血证皆遵其法。后陈念祖认为此书奇而不离于正,重为注解,以《金匮》正法疏证,于每方后加按语,分析各方的组成与作用,肯定疗效,使之更为完善。葛氏此书对于纠正当时专以六味地黄汤等方治虚痨,大有补益。葛氏于此书原序中称得于至人,然未见姓氏,为方技家之术,附会神仙以张其说。《金匮玉函经二注》有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乾隆年间刻本。《十药神书》有《六醴斋医书十种》本,咸丰七年(1857)文奎堂刊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单行影印本。另有《金匮玉函经二注附十药神书》合刊本。

猜你喜欢

  • 读易偶抄

    一卷。篇首署名樗庵蒋学镛。作者生平事迹无考,樗庵盖为其字。由其书中引黄宗炎之说,而未及惠栋、张惠言等人,可知其晚于黄而早于惠、张,大概为雍正、乾隆间人。此书抄录汉宋各家易说,皆有所取,自发己意论其是非

  • 大学通

    八卷。清田种玉撰。种玉字乐原,陕西固县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官至国子监五经博士。种玉深于理学,研讲经传,皆主宋人之说。是书是种玉调镇西方,主讲新疆学校时,为诸生而作。真、邱二书博称经传,

  • 中枢政考

    三十一卷。鄂尔泰等奉敕撰。鄂尔泰,已见前条。是书成于乾隆六年(1741),进呈于乾隆七年。计有八旗则例十五卷,绿旗则例十六卷。八旗、绿旗均有职制、公式、户役、仓库、田宅、军政、邮驿、关津、盗贼、杂犯等

  • 时务通考

    三十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是书卷一为天算,卷二为地舆,卷三为公法,卷四为约章,卷五为使臣,卷六为税则,卷七为钱币,卷八为礼制,卷九为兵政,卷十为律例,卷十一为工政(如海塘、港口、船坞、码头、自来水、煤气

  • 诗谈

    一卷。明徐泰(生卒年不详)撰。徐泰字子元,浙江海盐人。弘治十七年(1504)举人,官光泽县知县。是书仿效钟嵘《诗品》而作,只限于评品诗人诗作,未对诗人作品有等级之分。所评皆明代诸诗人。上自刘基、高启,

  • 奉使稿

    无卷数。明朱之蕃(约1610年前后在世)撰。朱之蕃,字元介,号兰嵎,山东茌平人。生卒年不详。南京锦衣卫籍。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第一。官至吏部右侍郎。著有《使朝鲜稿》、《南运杂著》等。是稿为之

  • 隆平集

    二十卷。旧本题为宋曾巩撰。曾巩字子固,南丰人。嘉琇二年(1057年)进士,曾任太平州司法参军、集贤校理,出知福州、明州等地。神宗时官至中书舍人,《宋史》有传。考证曾巩生平事迹,无论是本传,还是行状,均

  • 东海渔歌

    四卷。清顾春(1799-1877?)撰。顾春原姓西林觉罗氏,后改姓顾,一字子春,号太清,晚号云槎外史。满洲镶蓝旗人。近代女词人。自幼聪慧,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尤工诗词,善书画。二十岁左右嫁乾隆帝曾孙奕绘

  • 说文句读

    三十卷。清王筠(1784-1854)撰。王筠字贯山,号篆友,山东安丘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官山西宁乡知县。通经识古,尤精于小学,主要著作有《说文句读》、《说文释例》、《说文系传校录》、《说文韵

  • 张氏易学十一种

    西十四卷。清张惠言(1761-1802)撰。张惠言字皋文,号茗柯。儿童时代便能读《易》,年14作童子师。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历官庶吉士,翰林院编修。精散文,工诗词,为常州词派的创始人。又与恽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