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金史

金史

一百三十五卷。元脱脱(生平事迹详见《宋史》条)主编。凡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记载了上起收国元年(1115)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下至天兴三年(1234)蒙古灭金的金朝一百二十年历史。元朝世祖时期曾议修辽、金、宋三史,因体例无法确定而未果。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三月,诏修三史,以脱脱为都总裁官,分撰《金史》的是沙剌班、王理、伯颜、费著,赵时敏、商企翁等6人。次年十一月,《金史》修成。元人修《金史》依据的资料有金代实录,包括完颜勖所撰《始祖以下十帝实录》三卷、以及《太祖实录》、《太宗实录》、《熙宗实录》、《海陵实录》、《世宗实录》、《章宗实录》、《宣宗实录》等。金朝各帝唯卫绍王无实录,现存材料是王鹗在中统三年(1262)搜集的。金代“制度典章,彬彬为盛,征文考献,具有所资”。(《四库全书总目》)因而《金史》本纪的取材是相当丰富的。书中有关金末的事迹多依据刘祁的《归潜志》和元好问的《壬辰杂编》。刘、元二人所记都是亲身见闻,且文笔又好,所以《金史》中的这段记载十分生动。《金史》的修撰,经营很久,与《宋史》、《辽史》仓促成书的情况不同。后代对《金史》的评价很高,如《四库全书总目》称赞《金史》“首尾完密,条例整齐,约而不疏,赡而不芜,在三史之中,独为最善”。《金史》叙事清楚,把主要的大事集中在一个人的纪、传中详述,对其他事和人,只是在其他纪、传中从侧面加以补充。在体例编排上,首作《世纪》一卷,追叙阿骨打以前十代的事迹,便于读者了解女真兴起的历史。本纪最后一卷,又作《世纪补》一卷,记叙金熙宗的父亲宗峻、金世宗的父亲宗尧、金章宗的父亲允恭,这三人原为大臣,因他们的儿子做了皇帝,不宜归入列传,所以特立《世纪补》以载之。此外还有《交聘表》,用表格形式记录金与宋、西夏、高丽等国的和战、使臣往来之事,使读者一目了然。《金史》的不足处,在于有一些重要的事件和人物失载。如天会十年(1132),金朝扶持的伪齐迁都汴,天会十二年(1134),金、伪齐联合伐宋等均没有记载;金初建策阿骨打称帝的渤海人杨朴也只字未提。书中记事重叠,史实讹误,年序倒,人名地名混乱的现象也为数不少。清人施国祁撰有《金史详校》十卷,校勘、考订《金史》四千余条,很有参考价值。《金史》初刻于元至正年间,明代有南、北监本,清代有武英殿本以及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百衲本《金史》等。1975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点校本《金史》,以百衲本为底本,参照它本。并充分吸收了前人的校勘成果,是目前最好的本子。

猜你喜欢

  • 箧中词

    六卷。续一卷。清谭献(1832-1901)撰。谭献事迹见《复堂词话》辞目。本书选词,始自清初,迄于当代。其题词名者,从别集;仅题人名者,从诸家选本。但就箧中所存,甄采百一。其续有所得,时亦补录。又仿阳

  • 敬事草

    十九卷。明沈一贯撰。沈一贯(1531-1615),字肩吾、号龙江,浙江鄞县人。隆庆进士。万历二十二年(1594)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预机务,二十八年,进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为首辅。沈一贯在位无

  • 唐纪

    无卷数。明孙悫撰。悫字士先,华容人。是书乃根据《旧唐书》、《新唐书》改写而成,主要因二书互有舛谬,故予以纠正。其体例参取编年、纪传二体,以诸臣列传分附于本纪之后,盖仿前代实录附载诸臣列传之例,其它如表

  • 春秋义补注

    十二卷。清杨方达(详见《易学图说会通》)撰。孙嘉淦著《春秋义》(参见该条),后又自毁其版,而方达曾得孙氏奖掖,于是为之删补其文而成是书。此书于《春秋》“三传”多取《公羊》《穀梁》而排斥《左传》,于诸儒

  • 天寥年谱

    一卷。续一卷。别记一卷,甲行日注八卷。明叶绍袁(1589-1648)自撰。绍袁字仲韶,号天寥道人,江苏吴江人。天启进士,官至工部主事,崇祯三年(1630年)乞归。明亡后出家为僧。著有《湖隐外史》、《甲

  • 杜诗解

    八卷。明杨德周(约1614前后在世)编。杨德周字齐庄,鄞县(浙江)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四十年(1612)举人。历官古田、高唐县知县。本编摘诗家之论杜诗者为第一编,即以蔡梦弼《草堂诗话》之意,推而广之。

  • 增订汉魏丛书

    九十六种,四百七十四卷。清王谟重编。王谟字仁圃,一字汝上,江西金溪(今属江西省)人,生卒年不详。乾隆年间进士,授建昌府学教授,在官肆力于撰述,后告归。著有《读书引》、《汉唐地理书抄》、《江西考古录》、

  • 此木轩经说汇编

    六卷。清焦袁熹(详见《春秋阙如编》)撰。此书是袁熹读诸经注疏所作标识,其门人掇拾成编。包括《易》、《诗》、《书》、“三礼”、“三传”、《尔雅》十经。其中《书》三十四条,《周礼》十六条,《仪礼》一条,《

  • 删定荀子

    不分卷。清方苞(见《周官集注》条)撰。苞以为荀子述先王之礼教,而文义混杂语言冗长,因删其繁辞;也有删全篇的,如《成相》、《致仕》、《强国》、《赋篇》共四篇;删其章节的,几乎每篇都有。孔子删《诗》、《书

  • 太乙神针心法

    二卷。清韩贻丰(生卒年不详)撰。韩贻丰字艺斋,慈溪(今属浙江省)人。康熙年间进士,曾官山西石楼县知县,后为汾州府同知。韩氏于自记中称,于杭州吴山紫霞洞遇云水道人,自隐其名,授以太乙针,于证治穴道、用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