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金楼子

金楼子

六卷。南朝时梁萧绎(508-554)撰。萧绎字世诚,小自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天监十三年(514)封湘东王,历任会稽太守、侍中、江州刺史、荆州刺史。侯景之乱中,受密诏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以讨侯景。但他拥兵观望,专力对付其他争夺帝位的诸王。侯景之乱后,即位于江陵,称梁元帝。萧绎有文才,工书画,但为人极虚伪而残暴。今存诗一百一十多首,赋九篇。著作有《周易讲疏》、《内典博要》、《孝德传》、《荆南志》、《汉书注》等三百多卷,皆亡,今仅存《古今同姓名录》、《金楼子》六卷等。《隋书·经籍志》著有集五十二卷,又有小集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梁元帝集》。《金楼子》是萧绎的代表作。据《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记载,《金楼子》其目为二十卷,晁公武《读书志》谓十五卷,可知宋以前该书尚无缺佚。至宋濂《诸子辨》、胡应麟《九流绪论》所列子部,皆不及此书,知明初渐已淹晦,遂渐散亡。马骕撰《绎史》,广搜博采,亦谓未见传本,仅从他书摭采数条。明朝修《永乐大典》,所据为元至正间刊本。”验其序目,均为完备,惟所列仅十四篇,与晁公武十五篇之数不合”。《永乐大典》本诠次无法,割裂破碎,有的甚至非一篇而误合在一起。清修《四库全书》,重新参考互订,厘为六卷。该书内容丰富,“古今见闻事迹,治忽贞邪”,无所不载。而且附以议论,劝戒兼资,后世将其列为杂家。这部书的文献价值也极高。南朝时,许多周秦时著作尚未亡佚,《金楼子》多处征引,如许由之父名,兄弟七人,十九而隐,成汤凡有七号之类,皆他书所未见,可用以补校他书。该书也有许多缺点,如文辞古奥,晦涩难懂,间有许多不经之言,这也瑕不掩瑜。现存《金楼子》的主要版本有:元至正间刊本,《知不足斋丛书》本,《说郛》本一卷,《子书百种》本,《龙威秘书》本、《四库全书》本等。

猜你喜欢

  • 尚书序录

    一卷。清胡秉虔撰。胡秉虔字春乔,安徽绩溪人。本书多本王鸣盛《尚书后案》和江声《尚书集注音疏》之说,其中尤以江氏之说为多。如“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胡氏引江声云:“太康,启之子也。

  • 古佚小说丛刊初集

    三种八卷。陈乃乾(1896-1979)编。陈乃乾,浙江海宁人,历任上海中华书局、开明书店、北京出版社编辑、上海市文献委员会、上海市文化局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处编纂等职,在版本学、目录学、索引学方面有突出成

  • 箴膏肓疏证

    一卷。清皮锡瑞(详见《尚书大传疏证》)撰。东汉著名今文经学家何休曾作《左氏膏肓》,批评《左传》;古文经学家郑玄作《箴膏肓》,反驳何休。何休与郑玄的著作都早已亡佚,后人有多种辑本。清代学者袁钧辑郑玄《箴

  • 嘉祥县志

    ①六卷。明龚仲敏纂修,清张太升续修,董方大续纂。张太升,霁旭,辽东人,贡士。顺治五年(1648)任嘉祥县知县。董方大字集之,拔贡出身,邑膳生。考嘉祥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县令龚仲敏。龚志为初修,所取为《东

  • 春秋图说便考

    二卷。清吴凤来撰。详见《春秋集义》条。

  • 春秋恒解

    八卷。清刘沅(详见《易经恒解》)撰。该书是作者家居教徒时所作,大体上按《春秋》的文章进行推衍发挥,无所考证,只按自己对经文的理解,进行引申贯通。而所论大多平易近理,与凭私臆说者不同。该书有清同治十一年

  • 月令明义

    四卷。明黄道周(1585-1646)撰。道周字幼玄,螭若、细遵,号石斋,又螭,福建漳浦人。天启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即以终养归。崇祯初年官为右中台,因上疏救钱龙锡而降调。又上疏语刺大学士周延儒、温体仁

  • 古学偶编

    一卷。旧本题潜山张絧撰。不著时代。考明代有吉水张絧,嘉靖二年进士,官河南巡抚,却非潜山人。书中自注有“本之御制《周易述义》”等语,知其应为清人。全书共分三编,一为《观物篇》,述《易》。一为《月令夏小正

  • 韩文杜律

    二卷。明郭正域(1554-1612)编。郭正域字美命,号明龙,江夏(湖北武汉)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编修,官累礼部侍郎。著有《批点考工记》。是编选录韩愈文一卷,杜甫七言律诗一卷,各为之评点

  • 易会

    八卷。明邹德溥撰。德溥字汝光,江西安福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官至司经局洗马。事迹附见《明史·儒林传》其祖父邹守益传。该书用注疏本,其说多主义理,也兼言象。《系辞》以下解释甚略。《自序》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