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长白山记

长白山记

一卷。清刘建封撰。长白山,高约三十里,范围约二百四十里,土少沙多,海浮石居其半,树木不生,四季积雪,四时望之长白,故名长白山。光绪三十四年(1908),刘建封与郡守李延玉等,受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之托,勘奉天、吉林界线。五月,其亲率猛士健仆,直抵长白山巅,登临天池。清康熙十七年(1678)及三十四年(1695),为修《一统志》,曾派大臣登长白山,观其形势。载其山巅为园形,积雪皓然,其上五峰环峙如城。南一峰稍下,像门,其中有潭,周围共1里,山四周,百泉奔注,即三江的发源地。依刘建封观察,其山巅为园形,是在南坡口半面观察,其上五峰环峙如城,是立南坡口上,只见五峰,而未临天池之故。南一峰稍下像门,是指敕石崖,其中有潭,周围共1里,是风影之谈,原无足据。山之四周,百泉奔注,即三江发源地,则含混之辞,未经详细而踏勘的缘故。历来所派各员,皆未临天池,故终昧真相。刘建封载天池在长白山山巅,为中心点,群山环抱,离地高约二十余里,西南东北,长约二十九里,横分三段,北段宽约二十里,中段宽约十里,南段宽约十三里,周围约七十余里,三面壅注不流,唯北偏东一隅,水溢流如线,为乘槎河,实为松花江之起源,鸭绿江起源为暖江,图门江起源为大浪河。此皆其亲临境地验证,较为准确。篇中录土人神话,皆借重古人,侈为胜迹,乃方志之通病。此书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四帙。

猜你喜欢

  • 正论

    见《崔氏政论》。

  • 白莲集

    十卷。唐释齐己(生卒年不详)撰。释齐己自号衡岳沙门,湖南益阳人。此集系释齐己卒后由其门人酉文所编,交孙光宪编辑而成。首有天福三年(938)孙光宪作序。前九卷为近体,后一卷为古体。古体之后又有绝句四十二

  • 观象居易传笺

    十二卷。清汪师韩撰。师韩字韩门,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雍正年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此书由汪师韩自序,谓学汉儒之学,欲证汉儒之支离穿凿,补朱子之未详言者。然其仍沿用汉儒家法,发挥经义用十二辟,卦用互体

  • 伤寒心镜别集

    见《伤寒心镜》。

  • 珍珠囊药性赋

    见《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

  • 朱子大同集

    十三卷。宋陈利用(生卒年均不详)编。明林希元(约1522前后在世)增辑。林希元字懋贞,一作茂贞,号次崖,晋江人。生平详见《易注存疑》(辞目)。此集共十三卷。皆朱子官同安时所作。考《朱子年谱》二十四岁为

  • 秋笳集

    八卷。清吴兆骞(1631-1684)撰。吴兆骞,字汉槎,吴江(今江苏苏州)人。少有隽才,与彭师度、陈维崧有“江左三凤凰”之称。顺治十四年(1657)举乡试。遭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在塞外生活长达二十三年

  • 春秋考异邮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纬考异邮》、《春秋考异》。大体上说灾异及人事相通之道,而以《春秋》之事为依据。说风雨气候及物象胜变化与人事政教相应,天垂现象,以

  • 易经贯一

    二十二卷。清金诚撰。金诚字闲存,华亭人。此书分元、亨、利、贞四部。元部记有“略言”六则,“谈余杂录”四卷,“易学问经说”、程子《易传序》、周子《太极图说》、张子《西铭》以及河洛卦象诸图与会讲之语。亨、

  • 情采编

    三十六卷。明屠本畯(生卒年不详)编。屠本畯,字田叔。鄞县(浙江宁波)人。官累太常典簿,南京礼部郎中。著有《闽中海错疏》等多种。是编选汉、魏至唐之诗,屠本畯在古诗、律诗之间,别立一名,谓之“声诗”,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