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又称《林泉高致》。宋郭思(生卒年不详)撰。郭思,字得之,河南温县(今属河南)人。熙丰五年中进士,官至徽猷阁待制、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其父郭熙,字淳夫,官翰林待诏直长,亦北宋熙宁年间著名画家,曾取法
二种,二卷。清汪献玕撰辑。二种为《禹贡锥指节要》一卷、《夏小正传》一卷。两种均为经学著作。其中《禹贡锥指节要》,本书有专条介绍。两种均用为家塾教学童蒙。有同治年间群玉斋刻本。
一卷。元吴莱撰。吴莱(1297-1340),字立夫,本名来凤,浦阳(今浙江浦江)人,延珮间因举进士不第,隐居深山,钻研经史。著有《渊颖吴先生集》、《尚书标说》、《春秋世图变》、《唐律删要》等11种,纂
五卷。清徐寿基撰。寿基字桂珤,江苏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山东某县知县。此书侧重考订经书中悬而未决的问题。作者用力虽勤,且有个别可取之处,但疏略不少。如《论语
二卷。清汪汲(生平生事迹见《宋乐类编》条)撰。汪氏平生好搜集古书,每有辑录考订,谈泰常为之作序。其所著凡十余种,合称《古愚丛书》。此书汇录宫谱,凡上、下两卷。卷首为宫调总论,论述南北曲宫调分配十二月令
①八卷。李莳修,旷敏本纂。李莳,字环青,号七松,浙江钱塘(今属浙江杭州)人,举人,曾任祁阳县知县。旷敏本,翰林院庶吉士。《祁阳县志》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共八卷。分为:卷一,舆图、星野、沿革、山
二卷。明刘大夏(1436-1516)撰。大夏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成化进士。历官兵部主事、福建参政、广东、浙江布政使。弘治六年(1493)黄河决口,以右副都御史督理治河,功成,升为户
二十四卷。清张照、梁诗正、励宗万、张若霭等奉敕而撰。时乾隆九年(1744)。此书专载清内府所藏的属释典、道经之书画。书前有凡例,接下为总目,每卷之前又有该卷细目。卷一为御制四朝宸翰。卷二、卷三为名人书
一卷。晋徐乾撰,清马国翰辑。据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著录有《禘梁传》徐乾注十三卷,下注云:“乾字文祚,东莞(今山东诸城)人。”杜佑《通典》也说,徐乾,晋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376-396)中太学博士
三十二卷首一卷,清连山、白曾熙修,李友梁等纂。连山,曾任巫山县知县。白曾熙,曾任巫山县知县。李友梁,邑人,举人。巫山县清代二百余年无志,清以前则不可考。连山任县令后,立意创始,以采辑之事交给李友梁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