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隶辨

隶辨

八卷。清顾蔼吉(生卒年不详)撰。蔼吉字畹先,号天山,又号南原,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以岁贡生充书画谱纂修官,任仪征教谕。善画山水,精缪篆八分书。顾氏《自序》云:“《隶辨》之作,窃为解经作也。字不辨,则经不解。古人邈矣,汉人传经,多用隶写,变隶为楷,益失本真。及唐开元易以俗字,名儒病其芜累。余因收集汉碑,间得刊正经文。……竭其愚才,积三十年之久,然后成书。”是书实际上是以宋娄机《汉隶字原》为蓝本,钩摹汉代的隶书碑文,按宋《礼部韵略》分韵编次,每字下分注碑名,并引碑语。其中对《汉隶字源》的错谬,“舩船、爯再体或不分,血皿、朋多形常莫别,悉从《隶释》、《隶续》详碑定字,指摘无余”(《自序》);对娄机以后续出之碑,尽为摹入。所收的隶字,皆据《说文》辨其正、变、省、加。以上是正文,卷一至卷五共五卷。卷五之末附列疑字。以下卷六按《说文》部次,篆偏旁五百四十字,括其枢要,以见篆、隶之变迁。卷七卷八为《碑考》,并附《隶八分考》和《笔法》两篇。《四库提要》云:“《碑考》二卷,碑之存者注今在某处,亡者引某书云在某处,具有引证,以年代先后为次,条理颇为秩然,则较《字原》碑目为详核。后附《隶八分考》、《笔法》二篇,采辑旧说,亦均有裨后学。”顾氏《自序》谓“锐志精思,采摭汉碑所有字”、“碑字出自手摹,谛审无差”,则言过其实,《四库提要》指出:出于娄机之后的汉碑,不过娄机所列的百分之一二;娄机所见的三百零九种,流传至今的仅20余种,不及其碑目所列的十分之一,“蔼吉何由得见原碑,一一手摹其字?”“每字下所引碑语,亦多舛错(一连举出十多处,从略)”。然而《隶变》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著作,胡朴安说:“《隶变》一书,在于解经。……以隶证经,可以得汉人用文字之例。况其书于文字之本身,又能本之《说文解字》辨其正、变、省、加,以得由篆变隶之迹。”(《中国文字学史》五百六十八页)是书收入《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项氏玉渊原刊本、乾隆八年(1743)黄晟重刊本,上海扫叶山房影印原刻本。

猜你喜欢

  • 宣化府志

    四十二卷,首一卷。清王者辅、王畹修,吴廷华纂。王者辅,曾任宣化府知府。王畹,句曲人,宣化府知府。吴廷华,字仲林,号东壁,钱塘(今杭州)人,康熙举人。官兴化府通判。乾隆初年,郡守王者辅设局修志,稿未竣,

  • 利津县新志

    十卷。清韩文祐纂修。韩文祐字青藜,河南唐县人,康熙十一年(1672)由官监任利津知县。《利津县志》,创修于明隆庆贾光大,再修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冯执中,三修于此。韩文祐宰利津县,奉敕修志,乃清

  • 崇明县志

    ①二十卷,首一卷。清赵廷健修,韩彦曾等纂。赵廷健,字乾若,陕西富平人,进士,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崇明县事。韩彦曾,清长洲人,官司经局洗马。此志卷首列序文、目录、凡例,凡志十有二,其建置二卷,赋役

  • 黎城县续志

    四卷。清郑灏等修,杨恩树纂。郑灏,河北大兴县(今北京市大兴县)人。出身廪贡生,同治十三年(1874)任黎城县知县。按黎城在隋时,与潞城同立为县,自明中叶,县人靳惟精始辑为志。历百余年至康熙二十一年,重

  • 袁氏丛书

    九种,十九卷。明袁颢、袁仁等撰,袁黄编。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浙江嘉善人。万历年间进士,曾官兵部主事,著有《评著八代文宗》、《袁了凡纲鉴》等。是编收袁氏家族著作。袁颢字菊泉,袁黄之曾祖;袁仁字良贵,袁黄

  • 清论格式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清朝考试翻译制科,例有《清论》一门,大都以四书五经义、孝经、性理命题。其应试论格,率皆用起承转合套数,束缚牵制,与八股无异,志士病之。此编叙述满洲论说结构。首言冒法,谓笼冒全题大意

  • 笔元要旨

    一卷。明徐渭(1521-1593)撰。徐渭初字文清,后改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二十岁时为生员,屡应乡试不中。中年作过浙、闽总督胡宗宪的幕僚。徐渭善诗文,不落窠臼。所作戏曲

  • 双和欢

    见《金云翘传》。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一卷。清徐大椿(1693-1771)撰。徐大椿原名大业,字灵胎,晚号回溪圣人。吴江(今属江苏)人。祖父徐釠曾做过翰林检讨。据说大椿自幼在祖父教导下,精读诗书,考中秀才,但其深恶科举制度的腐败,讨厌利欲

  • 五峰禅师语录

    一卷。明代释如学撰。如学详见《大沩五峰学禅师语录》辞条。“五峰”即是释如学的自号。此《五峰禅师语录》是如学记述自己言论佛法的言论文集,为语录体。其内容与《大沩五峰学禅师语录》大同小异,可互为参照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