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韡园医学六种

韡园医学六种

十九卷。清潘霨(1815-1894)撰。潘霨字伟然(一作伟如),号韡园,吴县(今江苏吴江)人。官至贵州巡抚。精于医术,任官所到之处,即设局施医。著有《女科要略》、《卫生要述》、《内功图说》、《医学易通》、《灵芝益寿草》等书。此书为丛书,包括《伤寒论类方》四卷,《医学金针》八卷,《女科要略》一卷,《理瀹外治方药》一卷,《外科证治全生集》四卷,《十药神书》一卷,共十九卷。《伤寒论类方》用徐大椿原本,后附以陈念祖《长沙方歌括》,又附杂说。《医学金针》增删了陈念祖之说。《女科要略》分调经、安胎、临产、产后四节。每节之首,概述其证治大义,后列方药及傅青主、徐灵胎、陈修园、钱庆等诸家论述,所取为有验历者为准,所列方药,亦为名家之方。论述简要,意在使闺房有备,随时浏览,开卷了然,切于实用。又附产宝于后。《理瀹外治方药》为清吴师机撰。吴氏善用外治方治疗疾病,收效显著。本书即为外治法专著。专论用膏药治疗内外诸病。吴氏认为用膏药治病,要“审阴阳,察时行,求病机,度病情,辨病形。”书中载有清阳膏、散阴膏、金仙膏等二十一个膏药方,五黄锭、赴宴散等二十七种糁药方,附录收湿散、金疮铁扇散等应验方十余首。每种膏药下详述治疗临床各种病症,说明治疗各种病症所贴膏药的部位,及敷以何种糁药,间有论及治病机理。卷后详细叙述各种膏药的具体配制方法。用外治法治病,不用切脉、不须饮药,方法简便易行,具有简、便、验等特点,有利于推广应用。《外科证治全生集》为清王维德撰。内容有论证,论述痈疽诊治要点;治法,按人体上、下、中三部分论述外科病证治疗;医方,共载外科效方七十五首;杂证,记有内、外、妇、儿杂病验方四十八首;治药,介绍二百余种药物性能及其炮制;治案,王氏治痈疡,反对滥用刀针,提出“以消为贵,以托为畏。”认为痈与疽病因有别,治法当殊。痈当清火败毒,消肿止痛,非溃者不可用托毒之法;而治疽则开腠理,散寒凝,溃者当温补排脓,兼通腠理。王氏创制的阳和汤、醒消丸等,因其疗效显著,颇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十药神书》为元葛可久撰。此书为治疗肺痨专书,共创方剂十首:十灰散、花蕊石散、独参汤、保和汤、保真汤、太平丸、沉香消化丸、润肺膏、白凤膏、补髓丹。方后详述组成、药量、服法、辨证加减用药,附有方歌与加减歌。阐述方的分类、证的分型。为治疗肺痨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法则。明清以来,引用此书者甚多。潘氏此次重辑,后又附霍乱吐泻方论。上述六书,除《女科要略》外,皆非出于潘氏自纂。除《理瀹外治方药》、《外科证治全生集》两书为原书重刻外,其他各书潘氏均作了增补或校注。有光绪九年(1883)江西书局初刻本,光绪间吴县敏德堂重刻本。

猜你喜欢

  • 明文海

    四百八十二卷。清黄宗羲(1610-1695)编。宗羲生平见《易学象数论》辞目。本书为明文总集。四百八十卷,有目四百八十二卷,原缺最后两卷。共收录作者近千人,选文约四千三百余篇。全书按文体分成二十八大类

  • 海沂子

    五卷。明王文禄(详见《丘陵学山》条)撰。此书篇幅短小,约万余字。共分五卷,五篇,即卷一为真才篇,卷二为作圣篇,卷三为稽阐篇,卷四为仪曜篇,卷五为敦原篇,篇各为卷,谈古裁今,王文禄以“海沂子”自称,发表

  • 纂图方论脉诀集成

    四卷。不著撰人。此书系元刊本。书中杂采通真子、张洁古、云歧子、池大明、成无己、杜光庭诸家之说,为之作注。因脉附方,不加变通。书题为“纂图”,但并无图说。书无序跋,难考作者。可作为研究元代医籍刊本参考资

  • 介塘文略

    一卷。明王相(?~1524)撰。王相,字懋卿,号介塘,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嘉靖初,因争大礼廷杖,创重而卒。事迹附见《明史·王思传》。此集杂文十八篇,多酬赠之

  • 宋名臣献寿集

    十二卷,不著撰人名氏。所载皆南宋祝寿之文。编次既无义例,称名亦无体式,盖其时书肆所为。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存目》,加以介绍。

  • 寰宇访碑录校勘记

    十一卷。清刘声木撰。刘声木,字十技,安徽庐江人。孙星衍、邢澍合著的《寰宇访碑录》,有些一石两见(标在两个地名下),有些在书中重出。李宗灏、罗振玉等人都有校勘记或刊误。刘氏此书,出于两家之后,故立说亦较

  • 丁氏新唐书各外国传地理考证

    八卷。清丁谦撰。丁谦,有《丁氏魏书外国传西域传外国传补地理考证》一书,已著录。是书将《新唐书》中突厥传、吐蕃传、回纥等国传、沙陀传、北狄传、东夷传、南蛮传、西域传分别作地理考证,各为一卷。其体例为先录

  • 续辑咸宁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陈树楠、诸可权修,钱光奎等纂。陈树楠,字筱园,陕西郿县人,进士,官咸宁知县。诸可权,字肖菊,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贡生,继陈树楠任。光绪间,陈树楠莅任,延邑钱光奎等补修邑乘,搜求旧本,

  • 九州山水考

    三卷。清孙承泽(详见《尚书集解》)撰。《九州山水考》将《禹贡》篇所涉及到的山水等加以分类,并以类相从。共分山四十三座,其中正导的二十七座,杂见的十六座;水四十二条,其中正导的九条,杂见的三十三条;又附

  • 三史拾遗

    五卷,清钱大昕撰。作者详见前条。此书是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刊成后,续有所得编成。共五卷,《史记》一卷,《汉书》二卷,《后汉书》一卷,《续后汉书》一卷。《史记》后附宋本跋二篇,《续后汉书》后附宋本牒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