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音韵学通论

音韵学通论

八篇。马宗霍撰。马宗霍(1897-1976)名承堃,以字行,湖南衡阳人。师事章太炎,历任交通大学、湖南大学等校教授。精文字音韵之学。尚著《文字学发凡》、《中国经学史》、《说文解字经考》、《说文解字引群书考》、《说文解字引方言考》、《说文解字引通人考》、《淮南子参证》等。是书凡八篇:-《元音篇》、二《变音篇》、三《古音篇》、四《广韵篇》、五《反切篇》、六《四声篇》、七《字母篇》、八《等韵篇》,子目凡四十章。《元音篇》论自然之音与摹仿之音,涉及字源学的某些问题;《变音篇》论音随时地而产生变化;《古音篇》论古音断代、双声叠韵、群经音注凡例、《说文》音读、古韵分部、古声分类及阴阳对转诸问题;《广韵篇》详细讨论《广韵》系韵书的源流及诸韵书之间分韵异同,介绍了《广韵》声韵分类;《反切篇》论列反切之由来、体例和拼切方法;后三篇分别介绍四声、字母与等韵。其于古韵分部,征引诸家之说而折衷于章氏。考唐人诗歌用韵,起贞观迄大历,谓其时诗人用韵冬东钟同用、冬钟江同用、东冬钟江杂用、支脂微咍同用、鱼虞模同用、佳皆灰咍同用、齐皆咍杂用、真谆臻殷同用、文殷同用、元魂痕谆同用、寒桓仙同用、先仙元同用、宵豪同用、庚耕清青同用,认为晚唐用韵不与《广韵》“同用”“独用”之注同,乃知敬宗所定,大抵仍依齐梁成式。此说不仅发前人所未发,且对其后人们通过分析时人用韵,以研究韵书韵图和语音史,是有很大影响的。马氏对西人中国古音学研究之批评,态度过于偏激,殊不足取。是书1930年商务印书馆初版。

猜你喜欢

  • 玉搔头

    清李渔(详见《闲情偶寄》)撰。此剧写武宗将朝中之事委托于许进父子,而与江彬微服到大同。临幸妓女刘倩倩,假名威武将军。临别,以玉搔头做为信物,回来途中把它丢失了,为威武将军范钦之女所得。当武宗遣内侍去迎

  • 赐诚堂文集

    十六卷。明管绍宁(约1646前后在世)撰。管绍宁,字幼承,号诚斋,江苏武进人。生卒年未详。崇祯元年(1628)以第三人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充经筵日讲官,升右春坊南京国子监司业掌祭酒。又以詹事府少詹掌南

  • 正蓝旗汉军甘氏家谱

    一卷。清甘氏族人撰。此为康熙朝云贵总督甘文焜家谱。前有文焜子国基及其从子国堂序,次谱法凡例四十五则,次甘氏宗谱总图,次甘氏世次宗派表。综观全谱,断制谨严,体裁缜密。现存旧抄本。

  • 秦王演义

    见《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 论衡

    三十卷。东汉时王充(27-100年)所撰。王充出身于细族孤门,自幼好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据《后汉书·王充传》记载,王充曾一度受学于班彪,中年在县、郡皆任功曹小吏,入州为从事、治中诸官。晚年罢州

  • 春秋乱贼考

    一卷。清朱骏声(详见《仪礼经注一隅》)撰。该书对《春秋》所载的所谓“乱臣贼子”之事进行考证,对出君、弑君也加以辨析,认为孔子作《春秋》以戒人君,使知为预防,并使暴君顽父知道戒慎恐惧。该书收入《聚学轩丛

  • 静庵诗文草

    八卷。清梁韵书撰。梁韵书,生卒年不详,字蓉函,福建长乐人,太常卿梁上国第三女,侯官副贡生许濂之妻。善长绘画,工于琴艺,精通诗词,尤其喜爱乐府诗词。此书刊刻年代不详。

  • 太白剑

    二卷。清姚康(1578-1653)撰。姚康字休那,安徽桐城人。明季诸生,入史可法幕府,后旋归。明亡后,赋闲故里,抑郁而逝。著有《货殖传评》等。《太白剑》即《新唐书·黄巢传》评论集。崇祯之末,闯献兵起。

  • 重纂三迁志

    十卷。清孟广均原纂,陈锦、孙葆田重纂。广均山东邹县人,为孟子七十代孙,世袭五经博士。明代史鹗曾撰为《三迁志》,记孟子事迹、世系及历代祀典等。其后明胡继先、吕元善及清孟衍泰皆有纂修,至广均再修,仅成草稿

  • 五经通义

    ① 一卷。清宋翔凤(1776-1860)辑。翔凤字于庭,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经学家,常州学派有名的学者。庄述祖之甥。嘉庆庚申(1801)举人,官湖南新宁县知县。翔凤治经学,“志在西汉家法,微言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