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鲍参军集

鲍参军集

十卷。宋鲍照(约414-466)撰。照,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人。南朝宋杰出文学家。曾任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出身寒微。文帝时为中书舍人。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子顼起兵失败,他在荆州被乱军所杀。工诗,长于乐府,辞藻华美,骨力强劲。《拟行路难》十八首,抒发贫士愤激,风格清俊飘逸,奇特瑰丽,音节错综,有时直抒胸臆,有时则纯用比兴。《七言乐府》,对唐诗人李白,岑参颇有影响。文、赋如《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皆为名篇。著有《鲍参军集》。南朝齐永明年间,虞炎奉齐文惠太子命,编辑鲍照诗文,虽然“片辞只韵,罔不收集”,但究竟“年代稍远,零落者多,今所存者,傥能半焉”(虞炎序)。《隋书·经籍志》著录“梁六卷本”,大概就是虞本。隋唐时,有《鲍照集》十卷本。宋代有十卷刻本,直至清代仍见载于《降云楼书目》中,毛扆、钱曾、毕子肃等,也曾用宋刻本校过明刻本。明刻本现存最早的当属正德五年(1510)朱应登刻《鲍参军集》十卷本,据朱应登跋语,这个刻本的底本是得自都穆家的一个旧本,《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却又认为“旧本之说不可信”,其实朱本编次与宋刻本相同,所谓“旧本”恐即是宋本,四库馆臣因未曾见过宋本而生疑问。另有一个明刻本即《四部丛刊》影印毛扆校宋本,这个明刻本的编次与朱应登本同,但《行路难》第七首“蹲蹲”作“樽樽”,“啄”作“逐”,与朱本有异,可见所据宋刻底本与朱本不同。明末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有《鲍参军集》二卷,其底本亦应是朱应登十卷本,唯篇目次第重新编过,又较朱本增多诗数首。清人胡风丹《六朝四家全集》本则自张溥本出。鲍集注本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鲍参军集注》为最详备,此书原有清人钱振伦手稿,后黄节取诗注部分增补为《鲍参军诗注》四卷,钱仲联在此基础上再次补订,增辑历代评论资料,并将全集校勘一过,可谓集其大成。

猜你喜欢

  • 洹词别本

    十七卷。附录四卷。明崔铣(1478-1541)撰。崔铣,字仲凫,一字子钟,亦字后渠,安阳(今属河南)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授编修,历官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著有《文苑春秋》、《晦庵文钞续集

  • 陆氏春秋公羊传异文辑

    不分卷。清沈淑(详见《春秋左传分国土地名》)撰。该书是他所撰《陆氏(德明)经典异文辑》中的一种,与《春秋左传分国土地名》等书一起合刻于《经玩》中。该书不分卷,也不载经传全文,只掇拾陆德明《经典释文》音

  • 都梁草

    二卷。《唱和集》一卷。清于养源(1831-1859)撰。养源,字山堂,江都(今江苏江都)瓜州人,祖籍江苏仪征县。于养源幼聪颖、工诗文,屡应童子试不中,后随父幕游于滁、泗,侨居盱山,志图进取。咸丰年间,

  • 逍遥集

    一卷。宋潘阆(?-1009)撰。潘阆字逍遥,自称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有诗名。宦官王继恩荐于宋太宗,至道元年(995)赐进士及第,试国子四门助教。不久,察知狂妄,追还诏书。宋真宗时,王继恩豪横欺

  • 莲心室遗稿

    一卷。清俞富仪撰。俞富仪,生平不详,字宝娥,安徽婺源人,俞祖声之女,沱口郎传仁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民国初年刻本,书前有胡廷圭序言,江峰青、俞振书等题词,江峰青为其写有小传,其弟俞庸升写有节略,书后有

  • 宗子相集

    十五卷。明宗臣(1525-1560)撰。宗臣,字子相,扬州兴化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历刑部主事、吏部文选司、福建参政。官至提学副使。著有《宗子相集》。宗臣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

  • 烈皇小识

    八卷。明文秉撰。秉字应符,又字荪符,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亡后,隐居竹坞,著书自号“竹坞遗民”。著有《烈皇小识》、《先拨志始》、《甲乙事案》、《前星野语》、《定陵注略》、《先朝遗事》、《姑苏名贤续记

  • 经世格要

    二十八卷。明邹泉(生卒年不详)撰。邹泉有《尚论编》。本书成于万历年间。本书的体例以其故实分隶六官。六官之下又各立若干子目。附以诸儒之论。其书很有条理。所收辑的内容大多出自《文献通考》、《大学衍义补》等

  • 罗源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卢凤岑修,林春溥纂。卢凤岑,曾任罗源县知县。林春溥,闽侯县人,翰林院编修,著述甚富。罗源明时已有志乘。清时又数修。卢氏任县令后,以邑乘又有百余年未修,延林春溥纂成此书。道光十一年(1

  • 急就章

    见《急就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