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Yí【源】 见《姓苑》(21,24)。汉时苦县有颐乡(故城在今河南鹿邑南),以地为氏,见《史记·灌婴传注》(60,62)。【布】北京顺义有此姓。【人】颐炅,隋时象川(四川雅安)人,学于郑译(21
读音:cì【源】 见《姓苑》(15,21,24)。或为刺门氏所改(62)。【布】山西介休有此姓(62)。【人】刺正甫,唐时人,著《嘉苏水利志》五卷(2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多此姓——太原、阳
读音:Bǔyuē【源】 彝族姓。属什列家支(375)。
读音:Jiǎněr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Dǔqū【源】 西夏人姓(240)。
读音:Yāo【源】 见《万姓统谱》(15,63)。【人】 葽豫,七萃(周时禁卫军)之士,见《穆天子传》(11,17,62)。《姓氏词典》引 《姓氏急就篇》收载并注此音。其据《穆天子传》 曰:“七萃
读音:Shānghuái【综】 春秋时齐伤槐女者,伤槐衍之女也,见《列女传》(63)。
读音:Hàn'gōng【源】 系自姜姓,见《潜夫论》(5,63)。一说,即公翰。《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引 《希姓录》 云:“源于姜姓。‘翰公氏,姜姓之别。’”
读音:Wén《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姓谱》 注云:“以地名为姓氏。阌乡,在今河南灵宝境内。”
读音:Guōjǐng【综】 朝鲜族姓。广东顺德有此姓(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