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uò

【源】 ①周公之子胙侯(胙,故城在今河南延津北35里)之后,子孙避地改为作氏,见《风俗通》(1,6,12,17,60)。②春秋时鲁大夫之后有作氏(17)。③周公子祭伯为周畿内姬姓祭国(故城在今河南郑州东北)始君,亦称祭公,其后有作氏, 见《路史》(60)。【望】 涿郡(17,418)。【布】 北京、四川成都、湖北武汉(91)、台湾屏东(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作显,汉时涿郡太守(1,6,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阳泉、临汾,湖北之武汉,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据《风俗通》 注云: “周公之子胙侯,子孙因避地改为作氏。”本胙氏,以国为氏,后改为作氏,系出姬姓。② 《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 云: “祭公后有作氏。”

汉代有作显,涿郡太守。

猜你喜欢

  • 读音:dǐ【源】 ①邸,县名,当以县名为氏(60,62)。②汉时西域大月氏贵霜翎侯邸就郤之后(60)。【变】 亦作䣌(17)。【望】 河西、中山(12,17,21,418)。【布】 分布

  • 蔣佳

    读音:Jiǎngjiā【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盖州(23,63,180,260)。【变】后改为蒋氏(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盖州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改为单姓

  • 辛廖

    读音:xīn liào【源】 春秋时楚大夫(一说为晋大夫)辛廖之后,见《路史》(7,12,17,60)。【变】 一作〔辛蓼〕(21)。《元和姓纂》作〔辛相〕(6),误。【人】 辛廖通 ,汉时河间相(

  • 艾斤

    读音:ài jīn艾斤氏改为艾氏。(见《河南官氏志》)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收载。其注据《河南官氏志》 云: “艾斤氏改为艾氏。”(按: 《郑通志·氏族略》作“去斤氏”。)

  • 读音:Chán【源】 见《姓苑》(15)。【变】 一作〔〕(9)。【望】 京兆(17,418)。【布】 大陆有此姓(91)。【人】 缠子,汉时人,著书,见《汉书·艺文志》(9,11,1

  • 土路木

    读音:Tǔlùmù【综】 僜人姓。世居西藏察隅县(435)。

  • 蘇南

    读音:Sū'nán《姓氏词典》引《宋史》收载,“宋有苏南党征。”未详其源。

  • 泥中

    读音:Nízhōng《姓氏词典》引《宋史》收载,其注称: “宋有泥中·佶移。”未详其他。

  • 同?

    读音:Tóngtí【源】 《北周造像记》列姓同��者80余人,盖皆铜鞮氏之后,或作同提、或同��、或同蹄,因以别也(25)。历史上西羌复姓。《中

  • 钩弋

    读音:gōu yì汉昭帝母钩弋夫人后有钩弋氏。(见《英贤传》)钩弋夫人姓赵氏,河间人也。(见《史记·外戚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