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ǎn

【源】 ①颛顼帝裔孙皋陶,字庭坚,为舜太士,明五刑有功,赐姓偃氏,封于河东为诸侯,春秋时小国,贰、轸、州、绞、蓼、六、群舒皆其后也。春秋时楚尽灭偃姓之国,其后遂以姓为氏(6,7,12,15,60)。②春秋时徐偃王之后(17,62)。【变】 后去人为匽氏(12)。【望】 舒城(17,418)。【人】 偃师,周穆王时巧人(15,21)。偃参,汉时河阳人(15,21)。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郑樵注云: “偃氏有二: 有偃氏之国,后为偃氏; 又,皋陶之后姓偃,亦以姓为氏。”又云: “皋陶生於曲阜,是为偃姓。(按: 《姓氏考略》注引 《帝王世纪》云: 皋陶生於曲阜。曲阜,偃地,帝因之赐姓曰‘偃’。)六蓼皆偃姓之国,祀皋陶。文公五年,楚灭之。又,《国语》舒庸、舒鸠并无偃姓。”偃,春秋时为邾地,在今山东费县南。

春秋时晋有偃子皋,为士官; 王莽时有偃参; 晋代有偃籍。

猜你喜欢

  • 烏蛐

    读音:Wūqū【源】 彝族姓(375)。

  • 读音:Biāo/Byan【综】 《庄子·山水篇》而歌猋氏之风。古之无为帝王也(陆德明语)。亦即焱氏(王先廉语)(63)。

  • 修莫拉

    读音:Xiūmòlá【综】 清镶红旗满洲人满昌之妻为修莫拉氏(260)。

  • 读音:Fú伏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祖辈名号为姓氏,源于风姓,伏羲后裔。伏羲氏苗裔,有用“伏”作为自己姓氏者,遂成伏姓。二是改姓。北魏俟伏斤氏改为伏氏。伏姓春秋战国时主要分布于山东章

  • 偃州

    读音:Yǎnzhōu【源】 ①系自姬姓,吴王之后,见《姓源》(17)。②州姓为偃姓之后,盖合本姓与分姓而为氏(60,62)。【人】 偃州员,春秋时吴人,见《左传》(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

  • 读音:Zhǎo【源】 ①前秦至隋初的关中地区有爪姓,系非汉族姓(78)。 ②彝族姓(129)。亦见《新编千家姓》(73,91)。 【布】云南巍山有此姓(130)。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运城有分布。《新

  • 读音:Gé【源】 ①《周礼》有阍人守王宫者,所以止扇阖扉,谓之阁,后因为氏(6,7,9,15,17)。②南诏王阁罗凤之后,必有以为氏者(60,62)。③宋时有阁都尉、阁门使之官,或以官为氏(60,62

  • 朝鮮

    读音:Cháoxiān【源】 箕子之后有朝鲜氏(19,23)。箕子为商纣王诸父,官太师,封于箕,即今山西太谷东北,纣无道,箕子谏而不听,被囚禁,周武王克商,释其囚,访以天道,作洪范,乃封于朝鲜,今朝鲜

  • 若罗

    读音:ruò luó鲜卑姓有若罗氏。(见《晋书》)

  • 读音:Qūn【源】 见《姓苑》(15,21,62)。一说系指囷为姓,见《姓谱》。囷,古代一种圆形谷仓(444)。《姓氏词典》引 《姓谱》收载,其注云: “系指囷为姓。囷,古代一种圆形的谷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