冮
【源】 疑为江姓因事所改(63)。【布】 四川彭县(354)、辽宁辽中(293)、黑山、彰武、河北、吉林、内蒙古、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源】 疑为江姓因事所改(63)。【布】 四川彭县(354)、辽宁辽中(293)、黑山、彰武、河北、吉林、内蒙古、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wū wán乌桓有乌桓山、乌丸川。(见《读史方舆纪要》)后魏王神念父同为护乌丸校尉,因号乌桓王氏。(见《元和姓纂》)后周王德、王轨皆赐姓乌丸氏。(见《周书》)
读音:Jiǎng/Jeang,Jyang【源】 见《姓氏急就篇》(11)。【望】京兆(17,60,418)。【布】江苏武进有此姓(314)。
读音:Qūbǐ【综】 彝族姓。属沙玛家系,居四川凉山,云南丽江、大理、迪庆、怒江等地均有此姓(375)。
读音:Jíwǔbǔsǎ现行基诺族姓氏。今云南之景洪有分布。或改单姓“李”。见《中国人的姓名·基诺族》。
读音:Mò’érjítái【综】 元时人姓。疑系蔑儿吉䚟氏之异译。帖古迭儿,默而吉台氏,元时吴县达鲁花赤。子脱脱,范阳人,累迁潭州路达鲁花赤,至正元年拜中书平章(399)。
读音:Jiǎo【综】源出不详。江苏武进(314)、上海嘉定(35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南之益阳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益阳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
读音:tuí【源】 ①颛顼之后有隤氏(8,21)。颛顼(即高阳氏)时八才子之一有隤敱(62)。②隤,春秋时郑大夫食邑(故城在今河南获嘉西北),后以邑为氏(17,62)。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
读音:gān jǐ【源】 春秋时陈大夫干征师食采于干己,因以为氏,见《姓苑》(6,12,21)。【变】 《奇姓通》作〔于己〕(20),误。【人】 干己衍,汉时京兆尹(9,12,17)。历史上罕见复姓。
读音:Āxīn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Ālūwēi元代少数民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①蒙古族姓氏。元有彻尔特穆尔,即姓阿噜威氏。《元史》有传,其祖父累立战功。②又为西域大姓,王逖功从太祖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