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Zhuō

卓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战国时楚大夫卓滑之后。二是蜀郡有卓氏,原本为赵人,秦时迁入蜀之临邛,以冶铁致富。三是源自少数民族姓氏。土家族、满族、壮族、高山族均有此姓。

卓姓发源于战国时的楚国,秦破赵后,迁卓氏于蜀之临邛(今四川邛崃),其后人冶铁致富,富至奴仆千人。秦汉时期,除蜀之临邛有卓氏外,卓滑之后亦北迁于河南南阳与山西离石一带,后形成卓姓南阳郡望与西河郡望。三国时卓姓已繁衍于长江以南的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南方地区。东晋时,卓姓南迁至广东。唐末五代时期,卓姓再次大规模南迁至江西、福建、湖南等地。宋代时,卓姓主要以南方为聚居地,分布于今浙江、福建、四川、江苏、广东等地。明初,山西卓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陕西、江苏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后,有两湖之卓姓入填今四川、重庆。历明清两代,卓姓远迁至云南、贵州、台湾、甘肃,以及东北三省等地,并有卓姓远播越南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现今卓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福建、广东等省为多。

卓姓历史人物有卓王孙,西汉人,为临邛巨富。其女卓文君,貌美多才,好音律,善鼓琴,寡居家中,与司马相如一见倾心,演绎出涤器于市、当垆卖酒的故事。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卓茂,西汉人,出身显宦家庭,其祖、父都做过高官。卓茂师从鲁国人江翁学习“鲁诗”,深得其精髓,人称其为“通儒”。

卓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七十七位。


【源】①战国时楚大夫卓滑之后,见《战国策》(60,62)。②蜀郡卓氏,原本赵人,秦时迁入蜀之临邛,以铁冶至富(6,12,21)。③台湾土著(65)、黎族均有此姓。【望】 西河、南阳(17,21,60,418)。【布】 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5%。尤以四川、福建、广东等省多此姓,上述3省卓姓约占全国汉族卓姓人口66%。【人】 卓文君,汉时蜀郡临邛卓王孙之女,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以琴挑之,文君夜奔相如(6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辽宁之沈阳、内蒙古之乌海、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河口及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鲜、藏、土家等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归 “入声”部。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据 《战国策》 注云: “楚大夫卓滑之后,望出西河。”②郑樵据《史记》注称: “蜀郡卓氏,本赵人,以铁冶致富,徙临邛。” 此当与楚之卓氏不同源。③又,《中国人的姓名·藏族》 载: 松赞干布时有卓氏(族),常与王族姻亲,此则以族为氏。

汉代有卓王孙,临邛人,巨富,其女卓文君; 后汉有卓茂,南阳宛人,官太傅; 宋代有卓立; 明代有卓迪,奉化人。

猜你喜欢

  • 读音:Gōu【源】①见《姓苑》(6,10)。系自姬姓。周灵王太子王子晋之子宗敬之后,见《姓源》(17)。或云,周卿士食采于缑(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南),子孙改姓为缑(12,21,60)。②北魏时改代北复姓

  • 色爾傑

    读音:Sèěrjié满族姓氏。世居伊兰、费尔塔哈村等地方。刘庆华《满族姓氏录》收载; 《清通志·氏族略》作“色勒杰”。姑兼收以备考。

  • 陳伊

    读音:Chényī【综】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陈伊氏、陈依氏(256),〔陈依〕似即陈伊之异译。

  • 莽那特

    读音:Mǎngnàtè【源】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喀尔喀图呼尔扎(23,63)。 【变】①亦作〔莽努特〕(72,256,260)。②清镶白旗蒙古马甲沙克都尔扎布之妻为莽诺特氏,镶黄旗蒙古马甲布达史之妻为莽

  • 楚庫勒

    读音:Chǔkùlè【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楚库勒,以地为氏(23,63,180)。 【变】亦作〔楚库尔〕(180)。 【人】楚库勒伊礼布,清满洲正蓝旗人,由骁骑校从征,阵亡,赠云骑尉(23)。清代满

  • 聞人

    读音:Wénrén【源】 春秋时鲁国少正卯之后,见《风俗通》(1,6,7,17,60)。【望】河南(17,60,418)。【变】后改为闻氏(17)。【布】浙江余姚(389)、萧山(209)等地均有此姓

  • 大夫

    读音:dà fū【源】 古为大夫者,以官为氏。《宣和博古图》有大夫始鼎,即大夫氏(60)。【人】 大夫但,汉时人,见《汉书·淮南厉王传》(7,1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 斛粟

    读音:hú sù【源】 见《孔至姓氏录》(7,24,60)。高车部人姓,疑即斛薛之异译(70)。【变】 后改为斛斯氏,见《孔至姓氏录》(7,24,60)。【布】 大陆有此姓(91)。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

  • 阿布

    读音:Ābù《姓氏词典》 引 《路史》 收载,未详其源。(按: 阿,《姓氏词典》 音ē。)

  • 同官

    读音:tóng guān【源】 见《姓苑》(7,60)。有同官县(故城在今陕西西安),必其先以邑为氏(70,60)。一云,取同官为僚之义为氏(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引 《姓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