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hào

【源】 ①相传黄帝之父少典之后(6,7,9,12,60)。 ②相传黄帝之子少昊氏之后(6,7,12,21)。 ③或为少正、少施等复姓所改(60,62)。【望】 曲阜(17,60,418)。【布】 四川武胜(321)、江西丰城(357)、新泰(359)、北京、湖北武汉(91)等地均有此姓。【人】 少连,周时人,善居丧(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上海之松江,山西之太原、运城、临汾,陕西之韩城,甘肃之徽县,湖北之武汉,湖南之益阳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少昊氏之后。”少昊亦作少皡,名挚。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以金德王,故亦曰金天氏。都穷桑,故亦号穷桑氏。②又,或出自东夷。郑樵又注: “ 《礼记》少连善,居丧。东夷之子。” ③ 《姓氏考略》 注云:“又或少正、少施等氏所改。望出曲阜。”

汉代有少年唯(《中国姓氏大全》 引作 “少年雄”),下邳令(《姓氏词典》 引作“下邽令”); 宋代有少盖。

猜你喜欢

  • 匠丽

    读音:jiàng lí又作匠骊、匠黎。晋历公侈,多外嬖,使胥童为师,公游于匠丽氏。(见《左传·成十七年》)栾武子中行献子围公于匠丽氏。(见《国语·晋语》) <注>:“匠丽氏,晋嬖大夫也。”

  • 馝刊

    读音:Bìkān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中文大字典》 引《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后改为刊氏。(按: “馝刊”,查《郑通志·氏族略》作“馝邘”; 《九通分类纂》卷二百一,《通志》 卷三十,或作

  • 读音:yě【源】 原系蒙古人姓(15,21,60)。【布】 北京、湖北武汉(91)、钟祥(388)、四川成都(91)、江苏武进(314)等地均有此姓。【人】 也伯先,明时安徽怀宁人,洪武初岁贡,任训导

  • 邓侯

    读音:dèng hóu武丁季父蔓侯之后有邓侯氏。(见《路史》)

  • 巴魯克泰

    读音:Bālǔkètài【综】 清镶白旗蒙古马甲三雅图之妻为巴鲁克泰氏(260)。

  • 读音:Sǔn【综】 源出不详。江西丰城有此姓(357)。现行罕见姓氏。今甘肃之永登有分布。此姓系永登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按: 隼,鹰之类,或当指此以为姓。)

  • 读音:Zhuā/Jua,Jwa【综】 源出不详。湖南湘潭有此姓(373)。

  • 單父

    读音:shànfǔ【望】 单父,秦时置县,故城在今山东单县南1里。以地为氏(60,62)。【人】 单父望,汉时中牟侯,见《史记》(11,17,26)。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 比丘

    读音:bǐ qiū【综】 北魏孝文时改比丘氏为吕氏,见《魏书·官氏志》(60,62)。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姓氏考略》据《魏书·官氏志》收载,其注云: “代北姓,后改为吕氏。”(按: 《郑通志

  • 陶朱

    读音:Táozhū【源】 春秋时越国丞相范蠡归相印后,行止于陶、自谓陶朱公,见《史记·越世家》(21,63)。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引 《史记·越世家》 云: “范蠡归相印,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