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威
珞巴族姓氏。出自义都部落,乃其分族。本为氏族名,以之代姓。见《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珞巴族姓氏。出自义都部落,乃其分族。本为氏族名,以之代姓。见《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读音:Èlǔ'nètái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 《列传》辉图,谔鲁讷台氏。”“以姓为氏。” 未详其他。
读音:Shēnbāo【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读音:Jiélièyí【综】 元时人姓。哈剌不花,蒙古杰烈宜氏,累官台州路达鲁花赤,后迁徽州路达鲁花赤(399)。
读音:Xiòng【源】 见《姓苑》(7,9)。【望】 番阳(17,418)。【布】 明时湖广松滋有此姓(15,21,60)。今湖北钟祥(388)、四川成都、北京(9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北
读音:Yìdòu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有载。其注“豆” 云: “ 《路史》 ‘俟汾氏后有俟豆氏。’ 一作 ‘佚豆’。”
读音:zhān【源】①或为瞻葛氏所改(60,62)。②元时大食人,西台御史瞻思(一作赡思)之后(91)。【望】中山(418)。【布】大陆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昌图、山西之忻州等地
读音:Gǔn/Goen,Guwn【综】 音衮,见《太平图话姓氏综》(444)。清时河南河内(今河南沁阳)(444)、广西钦州(364)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gǎn【源】 见《万姓统谱》(15,21)。【人】澉仁亮,明陕西吴堡人,宣德举人(15,21,24,62)。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初见於《姓苑》,未详其源。明代有澉仁亮,吴堡人
读音:Qíkètèlǐ【综】 清正红旗蒙古马甲阿兰太之妻为齐克特礼氏(260)。
读音:Jīngǔ【综】 彝族姓。又称〔海耶金生〕,属卜余家支,四川昭觉、云南丽江、宁蒗等地均有此姓(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