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ǐn

【源】 ①引为夏时侯国,子孙以国为氏(21)。亦见《姓苑》(15,21)。 ②春秋时鲁公族之后有引氏,见《路史》(17,60)。 ③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古口引氏为引氏,见《魏书·官氏志》(60,62)。【布】 北京、湖北武汉(91)、河北三河(285)、广东顺德(363)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忻州、灵石,湖北之武汉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有此姓。《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亦收载。《姓氏考略》 注其源: ①其据 《路史》 注云: “鲁后有引氏。”此当系出姬姓。②其据 《魏书·官氏志》 注云:“古口引氏改为引氏。” (按: 今中华书局标点本 《魏书·官氏志》 无“古口引”,而作“胡古口引氏,后改为侯氏。”其“校勘记”称: 《广韵》、《姓纂》、《姓解》,“胡古口引” 作“古口引”; 《姓纂》 卷五、卷六,《辨证》、《氏族略》 作“古引”; 沈涛 《随笔》 五以为“今本误衍一 ‘胡’ 字”。《疏证》 以为古 “”、“”音通,“氏既改误,明旧氏必有 ‘胡’ 字无疑。”《胡姓考》 据本书 (按: 此指 《魏书》) 卷九 《肃宗纪》,见 “胡引祖”,以为此姓 “当为 ‘胡引氏’,《官氏志》 作 ‘胡古口引氏’,盖涉上若口引氏而衍。”今按: 氏既改侯,旧氏必有 “”字之说,如出连之改毕,是楼之改高,土难之改山,屋引之改房,在读音上原姓与改姓并无关系。诸姓氏书皆无 “” 字,《广韵》 且注明 “”字“公户切”,岂可为省文或脱字?疑 《志》本作 “古口引文”,当时又别作 “胡口引”,后人旁注“”字,羼入正文。“古口引” 既亦作“胡口引”,亦可省作“古引”或“胡引”。故姓氏书或作 “古引”,而 《肃宗纪》 有“胡引祖”,所论很是,与 《姓氏考略》所引 “改为引氏”之说不同。

《姓氏词典》 称: “元有引住。”

猜你喜欢

  • 读音:Suō【源】 云南少数民族姓(250)。即些氏。又,安州有么些地,因以为氏(60,62)。【布】 云南宜良有此姓(62)。现行彝族姓氏。颇少见,今云南之路南有分布。此姓系路南县公安局提供,未

  • 读音:gǎo【源】 ①见《姓苑》(21,62)。②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曲阜(17,418)。【布】 山东惠民(382)、新泰(359),河北隆化(344)、浙江萧山(209)、甘肃民乐(3

  • 旺扎爾

    读音:Wàngzhā’ěr【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260)。【变】 亦作〔汪扎尔〕(260)。

  • 读音:dàn【源】 ①周文公第四子周公旦之后(15,60)。②齐桓公之后有桓氏,因避仇改为亘氏、旦氏(15,60)。③宋绍兴三年,以国讳,避赵桓之名讳,改桓氏为亘氏、旦氏,见《古今姓氏辨证》(60,6

  • 方吾

    读音:Fāngwú【综】 《韩非子》有方吾子(11,17,63)。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 引 《姓觿》亦收。未详其源。《韩非子》载有方吾子。

  • 鄒屠

    读音:Zōutú【源】 帝喾妃为邹屠氏之女。古帝轩辕败蚩尤,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恶者于有北之乡,其先以地命族。后分为邹氏、屠氏,见《拾遗记》(7,17,21,60)。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 尼格勒

    读音:Nígélè【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黑龙江富尔呼村(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黑龙江富尔呼村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读音:Zhā【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江苏高淳(305)、武进(314)、安徽淮南(362)、上海嘉定(351)、云南双江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湖北之监利、安徽之贵池、

  • 读音:yǐn【源】见《姓苑》(15,21,60)。高阳氏时八才子(亦称八元)之一梼戭之后(60,62)。罕见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音‘衍’。见《姓苑》。一云: 当出八元梼戭之后。”八

  • 读音:Shān罕见姓氏。《姓氏词典》引《千家姓》收载;《郑通志·氏族略》亦载,其注云:“古‘删’字。”《姓纂》云:“人姓。”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