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Éjìng【源】 西夏人姓(240)。
读音:Shízhǎn【综】 系石盏氏所改。食盏撒里,金世宗大定三年时同知,见《万历泽州志》(71)。
读音:Xiānyú【源】 ①系自子姓。周武王封殷后箕子于朝鲜,支子仲食采于,子孙因合鲜于为姓,见《风俗通》(1,7,12,17,60)。②定州鲜于氏,出自春秋时狄国鲜虞之后(60,70)。【变】 后有
读音:hù nuò后魏西河有护诺氏。(见《北史》)
读音:liè【源】 炎帝号烈山氏,烈姓出此(60,62)。【布】 北京、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9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广东之吴川、贵州之三都、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
读音:Shì【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姓氏词典》引《中国姓氏汇编》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Xiéménɡ【源】 关西复姓,见《通志·氏族略》(12,63)。
读音:Fǎng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忻州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
读音:Yèluògé【综】 唐时回纥九姓中有药罗葛氏,至五代和北宋,改称为夜落隔氏,亦作〔夜落纥〕氏,甘州回鹘第八代可汗姓夜落隔名归化,第九代可汗夜落隔通顺(198)。《姓氏词典》引《宋史》收载,其注
读音:xiàng【源】 周时寺人巷伯之后(6,9,12,15,60)。寺人,《周礼》天官之属,掌内宫之戒令。一说,巷伯食采于巷,后有巷氏,见《姓源》(17)。【望】 河南(17,418)。【布】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