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Jìn

晋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周武王封其子叔虞于唐地,世称为唐叔虞。位传至燮父时,因唐地有晋水,所以叔虞子就将地名改为晋,并建立晋国。春秋时,韩、赵、魏三家分晋。原晋国公族被废为庶人,子孙遂以原国名为姓,是为晋姓。二是源自春秋时楚国大夫晋陈之后裔。

晋姓人家早期主要在今山西一带发展繁衍,明初,山西晋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陕西、江苏、北京、天津等地。如今晋姓尤以河南为多。

晋姓历史人物有晋冯,东汉京兆人,明帝时为京兆祭酒,博雅有才学,曾被班固推荐给东平王刘苍做幕僚。晋应祖,宋代人,乐善好施。他任知州时,曾每月拿出公帑二十千来资助贫穷的读书人生活。晋骘,宋朝官员,任房州州官时,时逢兵乱,民不聊生,他令军队开荒种田,并将收获的粮食全部分给百姓,同时免除百姓徭役。而且还召集铁、木匠,为百姓改良和修理农具。他还在当地修建学校,大力发展教育。所有举措深得民心,极受当地百姓爱戴。

晋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五十八位。


【源】①系自姬姓。周武王之子叔虞封于唐,其子燮父嗣封改唐为晋(故治在今山西太原),传二十三代于晋静公为魏、韩、赵三卿所灭,子孙遂以国为氏(6,7,9,12,15)。②春秋时楚大夫晋陈之后裔晋鄙为魏国将军。此晋姓在三卿灭晋之前(7)。③清时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3)。 【望】虢郡、平阳(17,21,60,418)。 【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6%。尤以河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晋姓人口67%。 【人】晋冯,东汉时京兆人,好古乐道,班固荐于东平王苍(15,21,61)。


本唐叔虞之后,以晋为氏。(见《广韵》)

周武王第三子叔虞封唐,唐有晋水,因改为晋,传二十代,子孙以国为姓,魏有晋部。(见《元和姓纂》)

三家灭晋,静公迁为家人,子孙因以为氏。望出虢郡、平阳。(见《姓氏考略》)

晋大夏之墟也,尧之所都平阳,其国曰唐,及叔虞封于唐,其子燮火,嗣封改为晋,以其地有晋水也。(见《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

▲<战国魏>晋鄙,将军。<明>晋爵,长安人,西城兵马司副指挥。

猜你喜欢

  • 初貼多

    读音:Chūtiēduō【综】 藏族姓(房名)。四川阿坝州南坪、平武等地均有此姓,汉姓为杜(249)。

  • 射姑

    读音:Shègū【源】 春秋时曹庄公之后,见《姓考》(17)。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并注此音。《姓氏词典》亦收,其据《姓考》注云: “源于姬姓。周曹庄公之后。

  • 烏石蘭

    读音:Wūshílán【源】 代北人姓(6,9,12,17,27)。【变】 北魏时改乌石兰氏为石氏(6,12,27,60)。北周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庾信之夫人原为乌石兰氏,乐陵人,系晋司徒乐陵公石苞

  • 毋将

    读音:wú jiāng复姓,毋将氏。(见《通志·氏族略·复姓》)▲<汉>毋将永,兰陵人,经学家;毋将隆,颍川太守。

  • 簡面

    读音:Jiǎnmiàn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读音:fú【源】 ①周内史叔服之后,以字为氏,见《风俗通》(1,7,17,21,60)。 ②相传伏羲氏之后有服氏,见《路史》(17,60)。③五代十国时后唐明宗李嗣源赐契丹将裕勒古宜姓服名怀远,见《五

  • 海楞

    读音:Hǎiléng【综】 达斡尔族姓(莫昆名)。属鄂尔特哈拉,汉姓为鄂、于(189)。达斡尔族姓氏。系出鄂尔特 “哈拉”,后改单姓“鄂”、“于”。鄂姓,乃取其哈拉鄂尔特之首音,谐“鄂”而得;

  • 盛佳

    读音:Shèng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长白山色钦(23,63,180,260)。【变】 后改为盛氏(180)。【人】 清正黄旗满洲护军黑达色之妻为盛佳氏(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长白山、

  • 縣孫

    读音:Xiànsūn【源】 系自芈姓。楚公族有县孙氏(60,63)。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路史》云: “楚公族有县孙氏。”此当系出芈姓。

  • 读音:lù【源】 ①系自姜姓。炎帝神农氏之裔有露伯,夏殷时诸侯国,子孙以国为氏(6,7,21)。②潞子国,春秋时赤狄一支日潞所建小国(故城在今山西潞城东北40里),后有露氏,见《姓源》(17)。③陆浑